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曾在多个场合分享过,小时候,父亲对她特别严苛。父亲要求董卿不能照镜子,不能穿新衣服,还经常在饭桌上数落她这个没做好,那个没做好。
年少的董卿,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特别自卑。
成年后,风光无限的董卿,每每提到年少时的经历,依然会泪流满面。
毫无疑问,董卿的父亲肯定深爱着女儿,但是,他管教女儿的方式,却让年少的董卿感受不到爱。
父母总是以他们自以为是的爱来对待我们,殊不知很多时候却是狠狠地伤害我们。
这也是我在阅读《为何家会伤人》时最强烈的感受。
《为何家会伤人》是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畅销10年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式家庭问题第1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本书通过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等主题,详细描述了中国家庭中各种畸形的爱。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震撼着:原来我们以为的爱,往往却是伤害。
1.
“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的感受。感受远比所谓的事实更重要,而在家庭中,理解并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当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的内心瞬间就被击中了。
它让我想起小时候,一次深感不被爱的经历。
那时,我大概读小学三年级。有一天,妈妈上街买了两双袜子。但是没有我的份。她说妹妹没有袜子穿,就买给她,而我可以穿表姐旧袜子,所以就没给我买。
那一刻,我心里觉得妈妈真偏心!她不爱我!我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孩子。我哭喊着跑出了家门。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那个瞬间,内心那个不被爱的空洞,在渐渐地变大。
此后,那种不被爱的感觉一直伴随着我。我不敢跟爸妈提要求,很多希冀都只能闷在心里。
长大成人后的很长时间里,我不敢主动地与别人建立较为亲密的关系。我也不敢谈恋爱。因为我害怕被拒绝,害怕受伤。
现在,回想着这件事,其实我能理解妈妈。她并不是偏心。因为当时家里经济条件很不好,她只能选择给没有袜子穿的妹妹买。
事实确实如此。
但是我内心的不被爱,没有被她看到。她觉得我是无理取闹。
很多人说,事情的真相更重要。但是,很多时候,同一件事,我们和其他人的感受完全不一样。
就像半杯水。这是个事实。有的人觉得庆幸,还好有半杯水。而有的人却因为只有半杯水而焦虑。
俗话说,“家是讲爱的地方,而不是讲理的地方。”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在家里,事实也许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件事给对方的感受是什么。
爱一个人,一定要顾及和接纳他的真实感受。
2.
“我们常将‘做什么’视为爱,但很多时候,父母‘不做什么’才是爱。”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个节目《我家那小子》。
朱雨辰已经年近四十。但是,朱妈妈一直觉得他还是个孩子,不会照顾自己。就算是外出拍戏,她也一定会跟随到剧组,照顾儿子的一日三餐。
因为怕儿子上火,她数十年如一日,凌晨四点起床给儿子熬梨汁。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除了照顾儿子的日常生活,她还会干涉儿子的感情生活。
儿子的每一段感情,她都知道,并且都反对。因为那些女孩,都不是她心目中儿媳妇的最佳人选。
朱雨辰的感情之路一直不顺,年近四十了依然单身。我想这跟他妈妈过度干涉有很大的关系。
世间所有的关系都是为了相聚,除了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分离。
龙应台曾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放手的过程。放手才能让孩子学会独立,得到成长。
如果我们紧抓着不放,那孩子怎么成长为他自己?
最美好的亲子关系是,我陪着你慢慢长大,让你绽放出属于你自己的生命本意,而我也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3.
家庭里,很多时候,不一定很暴力才让我们受伤。
作者说:“比暴行更严重的是隐蔽的攻击。”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隐蔽的攻击,让我想到了忽视。
曾在知乎上看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在家庭里,你受到的创伤形式是什么?
没想到“忽视你的感受和意愿”竟然排在第一位。
这让我想起,很多朋友都说,二宝出生后,大宝的性格变化特别大。
我们家大宝也是如此。
在二宝出生之前,大宝其实特别欢迎二宝的到来。他说,妈妈,我一个人好无聊,你给我生个妹妹吧。
但是,二宝真的来了。他发现,弟弟的到来,占用妈妈的太多时间了。
原本,每天陪他读绘本、讲故事的时间,常常被弟弟的哭闹所打断。
原本,每次搭好的各种积木造型都可以随时地跟妈妈分享,现在却得小心翼翼地。因为怕吵醒弟弟。
原本,每次都是妈妈参加的亲子活动,现在却变成了家里的其他人。
他变得特别容易被激怒。一点点地不如意,就会大发脾气,都没有商量的余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很多原本会自己做的事情,现在都不愿意做,比如洗澡、穿衣、吃饭。
后来,我一边抱着睡觉的弟弟,一边给他读绘本。
他发脾气的时候,拥抱他,引导他表达出他的情绪。
当他需要我聆听的时候,我停下手中的事来认真地听。
每天临睡前,给他一个爱的拥抱。
慢慢地,他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少。
孩子需要的是被看见。看见他的感受。看见他的需要。
4.
这本书的封面有这样一句话:家是港湾,爱是退路。
在家里,我们需要的不是自以为是的爱,而是感同身受的爱。
愿我们的爱成为他们的退路。
也让我们成为彼此温暖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