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霜降这天看了《无爱可诉》。一个没有下雨,路面却湿了的日子,不及这部电影寒冷。《无爱可诉》是俄罗斯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年的家庭剧情片,在第7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评审团奖。
故事很简单:夫妻珍娅和鲍里斯各自有了新伴侣,他们都不想12岁的儿子阿廖沙成为自己走入新生活的包袱。在偷听了一场珍娅和鲍里斯的激烈争吵后,阿廖沙失踪了。
俄罗斯阴寒肃杀的天空下,阿廖沙的失踪将这对昔日夫妻的生活冷冷地向前推动,分钟的时长里,似乎有很多无关的镜头清晰地自观众眼中滑过。
这场婚姻因为阿廖沙开始,若不是女主怀孕她也不会嫁给男主,好像很多人以为有了孩子就能维系两人的爱,你看我们爱情的结晶,爱的最有力的证明都有了,还怕婚姻不成?结果证明女主错了,这通通是意外,阿廖沙也是意外。甚至是那恍惚迷离的爱情都是假象。婚姻止于阿廖沙的离世,爱情的终结在于那个虚假“证明”不复存在,原来的房子也彻底卖出。阿廖沙成了这场失败婚姻的牺牲品,他的出生即是个错误,那只好抹消掉这个错误。影片的开头是湖边的皑皑白雪覆盖一切,苍白荒凉,阿廖沙正是在这种荒凉的背景下出场,孤身一人,更显凄凉。影片同样以此景收尾,树上高高地挂着那根阿廖沙扔上去的树枝,布条随风飘荡,而人已不在,首尾呼应,象征着由生到死的悲剧循环。
比较讽刺的是男主的情人此时此刻也怀孕了而且肚子已经隆起得很明显,而男主在这种情况下仍要和情人做爱,这完全是出于最原始的性欲而非生殖目的,此时此刻他是男人,而不是丈夫。这不仅暗示了上一场婚姻失败的原因,也预示着他今后婚姻同样的不幸福,面对小孩,他显得不耐烦,承担不起做父亲的责任,更别说做一名合格的丈夫。
而女主找了一个比自己大很多的白发斑斑,快要谢顶的老人,这当然和她父爱的缺失有关,这位情人的女儿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有一个片段是父亲和女儿视频聊天,之后他去安抚女主,不难看出女主和情夫的关系更像是父亲和女儿之间的宠爱和依靠,绝非是对等的情人关系。因此女主试图在情夫身上找到爱情的滋味根本是不可能的。
因此,这部电影是没有爱情可言的,无论是妻子和丈夫,妻子和情夫,丈夫和情妇,甚至是家长和孩子之间通通都“无爱可诉”。这些扭曲畸形的关系如同一张密网罩在社会之上,束缚着每一个人,这是现代生活的悲剧。
我们试图寻找爱,倾述爱。无爱可诉的人是可怜之人,心理扭曲之人。没有爱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是我们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