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进入二手房指导价时代后,真实的市场成交价如何,已经无从得知。与此同时,法拍房高频进入大众视野。市场人士试图从起拍价、成交价、报名人数、围观数量等数据,窥见市场当下的温度。
但是,法拍房市场真能够成为楼市的客观反映么?
此外,很多人都渴望通过法拍捡到价低质优的笋盘。这种情况也确实存在。比如9月1号京东拍卖上的天悦龙庭,相似的面积段户型与楼层,拍卖价比一月初时便宜了万左右。
左右滑动查看
少辄几十万,多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差价,看起来非常具有诱惑力。但这些大大低于市场价的房源,普通人又能有多大的机会吃下来呢?
法拍房难以成为市场参考
早期法拍市场里5、6折笋都是多见,但基本都被专业机构拿下后再流转到二手市场。因为存在很多的信息不对称,具有明显的风险性与不确定性。
通过统计阿里、京东两大法拍平台的历年数据,可以看到从年左右法拍才稍微多起来。去年一整年数量也仅有多套,这还是一拍与二拍的合计。
即便是在二手房市场最冷淡的近几个月,深圳的二手住宅成交也有+套;法拍的体量占比根本不能同日而语,是非常小众的市场。
但是,法拍房市场一直是在整个市场中情绪传递最后以及最敏感的一环,并且往往是畸形的、夸张的反应呈现。
市场情绪好的时候法拍高溢价成交频现,市场不好的时候又容易流拍。这种情况在最近的学qu房拍卖上呈现的尤其清晰。
8月初,百花片区内的长城大厦一套法拍房七折出售还流拍,二次拍卖后以万元成交,单价9.89万元/平方米,低于该楼盘10万元/平方米的指导价。
而在大学区政策出台之前,5月份同样是百花学区房的国城花园一套法拍房,以单价17.25万元/平方米成交!单价高出指导价4万+!
对比相对强烈!
而且,各个法拍房源的情况各不相同,现在的竞买人又普遍为高风险偏好的类型,拍卖受情绪以及各方面的信息影响,偶然随机性也很高。
就像8月30号拍卖的壹城中心那套房源,一拍起拍价约万流拍。但仅一周后进行二拍,起拍价便宜了万,或许因为媒体报道的原因,最终吸引了21人报名,比一拍多了31.5万成交。
左右滑动查看
因此,深晚一兵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