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许多女人的命运,都是不由自己选择的。
而许多男人的命运,也同样早已注定。
雍正从九子夺嫡中杀出了一条血路,成为了皇帝。
但他的子嗣凋零,纯元和宜修的孩子都纷纷夭折,反倒让三阿哥成为了漏网之鱼。
三阿哥作为长子,拥有皇家最好的教育资源,上有皇帝重视,下有齐妃宠爱,中间还横着一个皇后日日督促。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三阿哥都拿着顶级的资源。
但为什么拿着一手好牌,却莫名其妙地打得稀烂?
许多网友们都认为三阿哥是遗传了齐妃的“二哈”智商,这才被四阿哥碾压到无复以加。
但三阿哥的落败,单纯只输在脑子吗?
畸形的家庭,造成了孩子的性格缺陷
四阿哥出生就被丢在了圆明园,雍正甚至都忘了这个亲儿子的存在。
对比弟弟,三阿哥这个哥哥的待遇可以说是好的不止一星半点。
三阿哥身世清白,父母“健全”,还有第三方管制。
作为储君,三阿哥的生活条件,家庭氛围,教育基准那都是杠杠的。
亲妈齐妃,虽然智商不够,但对这个独子可以说是亲力亲为,全盘付出,毫无保留。
干妈皇后,虽然过于严厉,但没有人比皇后更希望三阿哥能够好好学习,闯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倘若这两个人能够同心协力,统一战线,一个负责感性上的引导,一个负责理性上的督促,那么这两个人的教育模式就刚好形成了互补,也算是形成了一个闭环。
但问题恰恰出在了这里,皇后与齐妃并不相容。
齐妃看着是投靠皇后,暗地里早已不满现状,于是她催着三阿哥争气,好让自己脱离皇后的掌控。
在这样扭曲的鞭策之下,三阿哥就得“努力”地背上了第一道枷锁:齐妃的解脱。
皇后也是如此,表面上看她对三阿哥十分关心,上好的龙井往三阿哥那儿送。
但实际上呢,她不过是利用三阿哥,完成自己的宏图大业。
同样,皇后让三阿哥“努力”,不过是为了讨得皇帝开心,早日继承大业,让自己高枕无忧。
这两位母亲,没有从根源上了解三阿哥的需求,一味得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孩子身上,把孩子变成自己的奴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这种不健康的压迫,自然产生了弊端:
其一,学无所成。
三阿哥给皇帝汇报学习进度时,皇帝批评他:前年会读的书,今年居然就不会了!也不知道学哪里去了!
无效的学习只会让学习成为一种负担,三阿哥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因为从来没有一个人告诉他:你是为了自己而学。
当学习是为了别人,成为自己的负担和累赘,那么学习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不快乐的事。
一个人做着不快乐的事,不快乐会累加,最终只会收获痛苦。
这一点,甄嬛就教育地很到位,让先天不足的四阿哥越发勤奋,日日上进。
其二,十分自卑。
不管是原著还是电视剧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三阿哥总是唯唯诺诺,不够大气。
他明明是一个皇子,但却没有相对应的胆量和气度。
轮到功课考察时,三阿哥只敢低声说自己“笨鸟”先飞。
整个皇宫的人都知道三阿哥愚钝,却没有人站出来为他反驳。
从此之后,三阿哥自己也就相信了这件事。
再加上皇后和齐妃的鞭策,三阿哥更加确信自己的“无用”。
一个母亲都没办法相信自己的孩子,那么还有谁能相信他呢?
其三,不懂思考,不懂拒绝。
不管是哪个额娘,三阿哥从来没有受到过平等的对待。
皇后自然不必说,三阿哥不过是她的筹码。
也就是说,她与三阿哥本身就存在上下等级之分。
而皇后本就自私自利,要不是因为三阿哥是长子,她随时都可能把三阿哥丢掉。
齐妃也并无不同,她固然疼爱孩子,但她把三阿哥当成未来的依靠。
在齐妃的眼里,改变生活的途径就是要让三阿哥登基。
不管是齐妃还是皇后,三阿哥从来没有拒绝过他们的要求。
长此以往,三阿哥的世界观便成型。
总而言之,三阿哥有两个非常不靠谱的母亲,这就是他悲剧的“种子”。
父爱如山,却过于隐晦和沉重
对于一个父亲这个角色,雍正并没有缺席。
雍正子嗣凋零,三阿哥是唯一的独苗苗,既是长子,雍正自然视若珍宝。
我们可以回想雍正的成长经历,从小就离开了亲妈,长大了还在追寻母爱。
没有谁比雍正更懂得那种缺失的痛苦,因此他对自己的每一个孩子都十分疼爱,力争做到完美。
这一点,从温宜身上也能看出来。
除了不被承认的四阿哥,温宜出生后,曹琴默就带着公主在各宫走动,丝毫没有任何安全问题。
想必,这其中也有雍正的保护。
在那个年代,雍正哪怕不喜欢曹琴默,也从来不约束温宜的成长,这就是一种纵容。
其次,温宜生日周岁,雍正特办了一个豪华的生日宴,也正是表明了对温宜的喜爱。
那么对于儿子,雍正的爱是内敛的,甚至有所克制。
作为皇帝,雍正鲜少将自己的情绪流于表面。
面对温宜,雍正尚可笑一笑,抱一抱,演绎一场父女情深。
但三阿哥不同,爱之深,责之切。
雍正对三阿哥有了太多的期望,以至于他总是“不满意”三阿哥的成绩。
这就是一个传统父亲的形象,雍正看着严苛,事实上政事再忙,也会关心三阿哥的生活。
在一般的家庭里,这并没有奇怪之处。
但三阿哥是一个从小就没有得到过认可的孩子,尤其是皇帝的认可。
作为儿子,三阿哥并不理解,他认为这个阿玛“嫌弃”他,不“爱”他。
但三阿哥从来没有设身处地地为皇帝考虑过,倘若真的不爱,又怎么会日日督促呢?
雍正的督促,并非是为了让三阿哥成为下一个“皇帝”而督促,他是希望自己的儿子真的足够出色,能让自己骄傲。
但三阿哥没有做到,父子俩从未有过真正的沟通。
一个恨子不成材,一个惧父不够爱。
这父子俩的隔阂自然就埋下了苦果。
叛逆期的转变,成为了终生的遗憾
三阿哥的一生做过最叛逆的事儿,就是爱上了瑛贵人。
其实在这里,我们一直没办法理解,为什么“听话”的三阿哥,竟然敢胆大包天,爱上了自己的庶母。
三阿哥一直活在皇后的掌控之下,一个要成为“明君”的男人,不应该被这些莺莺燕燕所打动。
难道他不知道爱上瑛贵人的后果吗?
事实上,这是三阿哥的第一次叛逆。
原剧中,齐妃接二连三地被皇后当枪使,最后毒害了叶澜依,惹恼了皇帝,上吊自尽。
这件事对三阿哥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虽然三阿哥从未有过反抗,但骨子里已经开始“质疑”皇后与皇帝。
当心里埋下这颗种子时,三阿哥便渐渐开始“不听话”了。
爱上瑛贵人这件事,自然有青春期的荷尔蒙冲动。
但在道德层面上,这也是三阿哥对皇权的一种反击。
他明知道自己喜欢瑛贵人,会让皇额娘不高兴,会触犯阿玛的底线,但他仍然还是做了。
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做自己想做的事儿,但是没想到这点“自由”祸害了一条人命。
瑛贵人被处死的那一刻,三阿哥彻底慌了神。
确实,明明犯错的是他,也有别人给他背锅,因为坐在上面的皇帝是他的阿玛。
但是,倘若这个阿玛不爱他了呢?
这是三阿哥人生中受到的第二次冲击,这时候他意识到自己要“讨”皇帝开心。
这也是为什么后面三阿哥能上了四阿哥设下的圈套,因为三阿哥已经乱了军心,病急乱投医。
他迫切地希望皇帝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是有用的,孝顺的,还有价值活下去的。
但凡三阿哥对皇帝的父爱有点自信,对自己有点自信,也不至于是这个下场了。
人人都说,三阿哥是这部作品中最无辜的人了。
论才能,虽然平庸,但能够满足生活。
论品性,虽然普通,但好在足够真诚。
不管怎么说,三阿哥都不至于成为罪人,永远圈禁。
但事实就是如此,他既然是皇子,就要承受这个位置该有的风险与灾难。
撤去了黄带子的那一天,三阿哥也再也不是三阿哥。
倘若还有来生,希望这个笑容淳朴的男孩子,能够拥有生命的选择权,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甄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