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雷雨,无论来的多么猛烈,也只能洗刷去天气的炙热,却抹不掉封建家庭带来的环境压抑,更抹不掉万般纠葛的爱恨情愁。
在周朴园的家庭悲剧里,受其害者不止一个人,但留给读者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繁漪。
是繁漪,撕开了周家三十年来积满脓疮的口子;
是繁漪,扯破了周朴园那件披了多年的虚伪华丽外衣。
曹禺对繁漪充满了同情和理解,赋予她“最雷雨”的反抗性格。
△、雷雨始终围绕的主题就是爱与恨,而繁漪的身上也始终脱离不掉这两个字。
繁漪是个女人,是个妻子,从踏进周家门的那一刻,她渴望得到来自丈夫周朴园的爱。
繁漪作为名门之女,有着很好的姿色,读过“私塾”。又“受过一点新式教育”,容易接受“新思想”。繁漪具有旧式女人的“文弱”、“明慧”,“高雅”以及旧式大家主妇的风范。
正处在18岁花样少女,嫁给足以作她父亲的周朴园为妻子。
作为女主,繁漪有对爱的渴望和追求爱的权利,然而她在周家却是孤独的。
虽然她为周朴园生下儿子周冲,但她并没有得丈夫的心,更谈上什么爱情。
和三个女人有过交集的周朴园,虽然娶了与门当户对的繁漪,却始终没有忘掉他的初恋侍萍。
作为丈夫,他无视繁漪的存在,却经常性的长时间地凝视侍萍的照片,保留着侍萍的生活习惯和她用过的家具……
这让作妻子的繁漪,情以何堪?
繁漪是陪伴周朴园一生的女人,却不被丈夫真心对待,丈夫仅有的一点感情都只是表面功夫。
繁漪也算是周家的女主人,但她在自己的家中却感到异常的压抑。
在周家繁漪没有任何话语权,没有任何自由,她只能附属于周朴园,不能反抗他的命令。
因此,繁漪在周家的日子并非表面上的光彩夺目;而是在精神上一贫如洗,毫无寄托。
最典型的例子是“吃药”。
在周朴园的眼里和口中,繁漪是个“不安分”的女主。
他认为并声称繁漪精神上有问题,就一直为繁漪找来克大夫(有名的精神病医生)来给她看病,并逼着她吃药。
除了精神上的压抑,并没有疾病的繁漪,对周朴园强行要她看病吃药的行为十分地抵触。
而作为封建礼教下的男主周朴园,对繁漪的反抗更是大为反感,两人便开始了拉锯战。
周朴园为了树立一家之主的威严,也为了镇压繁漪的抗争,他不但自己强行命令繁漪,甚至利用孩子来威胁繁漪让她喝药。
周朴园的此种行为有两个因素:
①、怕繁漪将梅侍萍的事抖出去,有损他自己的形象和声誉。声称繁漪精神上有问题,可让外人觉得繁漪的话不可信。
②、其实重点不是药,而是要繁漪明白,他周朴园才是周家绝对的权威,是一家之主,任何人不能抗拒。
周朴园心灵的扭曲和丑恶,在这样一件小事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不愿意喝这苦东西”,“我不想喝”,“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繁漪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拒绝和反抗,但面对着即将跪下的周萍,她还是屈从了,并带着极大的愤怒把药喝了下去。
繁漪的反抗属于消极抵御,并以失败告终。
△、繁漪抓住了周萍这棵她认为的“救命稻草”,没想到陷入更大的悲剧之中。
繁漪初进周家,原本是一个拥有青春活力的女人;
但她闪耀着青春活力的生命和向往自由的思想,被周家的死气阴沉和周朴园的专制凶横所压抑和摧残,她被“渐渐磨成石头样的死人”,她“逃不开”,她只有认命。
在周家的重压下,她常常是无助、自卑、甚至是自虐。这是繁漪无法摆脱的人性弱点。
突然之间,那个充满了青春活力的周萍出现了,而深囿于繁漪深处的爱的灵魂也被激活了;
繁漪觉得似乎只有周萍才是她一生唯一值得的等待,才是她一生唯一值得付出情感的那个男人。
繁漪又开始爱了,而且爱得疯狂,爱的不顾一切。
没有得到丈夫爱情的繁漪与缺少家庭温暖的继子周萍,因为需要相互的温情而情投意合,在周朴园经常外出之际,二人的关系变得暧昧不清。
但激情过后,情况似乎并没有彼此想的那样美好。
周萍和继母纠缠不清后,总会让他对这种乱伦之恋有一种罪恶感;而他更没有能力、也不想对这种不正当的关系承担任何的义务和责任。
而繁漪却把周萍当作她人生的“救命稻草”,她不但陶醉其中,更希望周萍能带着她一起逃离这个令人窒息的家庭。
繁漪牢牢抓着周萍不想放手,而周萍却被自己与繁漪的乱伦关系产生更大的思想压力,他拼命地想摆脱、想逃离。
而四凤成了繁漪和周萍之间的“档板”和“替代品”。
得知周萍与四凤在一起时,繁漪初始曾以宽容的态度来挽回周萍。
可经过屡次三番地遭到周萍以违背道德伦理拒绝和恶语讽刺的相击后,繁漪心中的爱变成无处发泄的恨,终于使她变得疯狂了起来,变得不可理喻。
然而,繁漪真的错了,她不是不应该爱,而是爱错了人:
周萍只是一株自身充满矛盾的草,更是一个被礼义束缚的情感弱者。
繁漪虽有炽热的热情,也有一颗强悍的心,更有冲破一切桎梏的勇气。
但感情毕竟是两个人的事。繁漪需要一个同样具有勇敢和激情的男人,一起带她逃离。
这种男人世界上肯定有不少,但周萍绝对不是。
尽管繁漪的生命燃烧到电光一般的热,可周萍却真的承受不起。
周萍选择了逃避,甚至抛弃了繁漪,并把这种并不纯真的爱转移到四凤身上。
繁漪怎肯轻易放手。因为在这段畸形的感情里,她渴望的太多,付出的太多,可收获却是何其渺小。
周萍的变心和移情,激起了繁漪近乎疯狂的情绪。
她不顾尊严和廉耻,百般阻挠和跟踪周萍和四凤,甚至下跪哀求周萍。
她始终没有认识到周萍和她一样,同样是个可怜人,是个弱者;她只顾自地去追求她自己认为的高于一切的爱情。
繁漪被礼教,被家庭,被丈夫压抑的太久太久,
她似乎变成了噬人社会中一匹执着的黑马,虽然被乱伦的情爱燃烧着,吞噬着,但她却不甘被烧成灰烬,仍然在挣扎着,等待着……
△、长久处在“母亲不是母亲,情妇不是情妇”的尴尬位置的繁漪,她被爱和恨逼疯了,她要挣扎、她要反抗。
初读繁漪,真的觉得她就是一个心理变态的女人,更是一个阴鸷可怕的“鬼”。
她总是出现在她不该出现的地方,做一些她不该去做的事情。
作为继母,繁漪竟然去引诱继子周萍,做出乱伦之不恥;
作为女主,她竟然歹毒地关上了四凤的窗子,不让周萍跳出来;
在周萍准备带四凤离家出走之时,她可恶地挡住了去路,并叫来了周朴园……
是繁漪直接导致了周家悲剧的产生,她是一个罪人,更是一个“鬼”。
可细品繁漪,心中除了憎恶,却也有对她满满的同情。
繁漪在周朴园身上没有得到的爱和尊严,终究在周萍的身上仍然没有得到。
她一个女人,把全部的青春和爱情,给了周家父子两个男人,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一样的:被无情的抛弃。
于是,繁漪的心痛到了极点,她那曾经疯狂地梦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来拯救自己,然而,她又失败了……
她感到又一次被深深地欺骗了,心灵上伤痕烙得更大更深。
比起周萍、周冲,繁漪的确是个有胆量、有勇气的女性。她敢于同旧观念抗争反抗,对男权主义不甘屈服。并想要挣脱这一切。
然而,她的抗争是由一种畸形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周萍的介入在某种意义中拯救了繁漪,同时也将繁漪推向了无底的深渊。
正如繁漪自己所说:
“我已经预备好了棺材,安安静静的等死,可一个人偏把我救活了。”
繁漪爱上周萍时,她有一种强烈的自救欲望。但最终她没有得到救赎,非但没有摆脱被抛弃的命运,反而跌入了耻辱深渊。
繁漪的疯不仅仅是因为周朴园,更多的是因为周萍。
周朴园所做的是将繁漪禁锢起来,而周萍却是让繁漪在得到爱情与希望之后,便一转身又将她推向更深更黑暗的地方。
繁漪看不到生活的任何希望了。
她开始不顾一切了,她想方设法妄图拉回变了心移了情的周萍。
在挽留无望时,她终于完全撕碎了周朴园的“尊严”,彻底破坏了周家的“秩序”,显示出刀子一样“雷雨”般的性格。
在这场“雷雨”中,繁漪因爱和恨所产生的疯狂,将所有人都带进了坟墓。
周萍死了,四凤死了,周冲死了……繁漪疯了。
繁漪对爱的执着和疯狂,真的让人憎恶,也让人心疼;让人感到厌烦,也让人唏嘘;让人觉得鄙视,也让人有些许尊敬。
繁漪,曹禺塑造的成功的典型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