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三影堂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海报设计:陈煜曦
年“青年艺术家陪跑计划”已先后成功入围了9位创作者,艾阔作为入围者之一,在导师卢迎华(艺术史学者、策展人)和沈宸(策展人)长达一年的创作交流和指导下,不断地深化综合项目“幻听”,同时以完整度较高的初期作品和展览方案,荣获年度”青年艺术家陪跑计划“奖学金。此次艾阔个展“塞壬的腰线”将于8月13日至8月31日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3.0space呈现。
「塞壬的腰线」
展期
年8月13日-8月31日
(逢周一、周二闭馆)
开幕交流
年8月13日14:00-19:00
艺术家
艾阔
项目导师
卢迎华(艺术史家、策展人)、沈宸(策展人)
策展顾问
王紫薇
合作者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毕然、蔡司晗、凌霄、史宇、谢平安、徐楚琪、张梦婕
鸣谢
胡嘉雯、魏冰婵、陈淑瑜、王明仟、陈彦辰、范依兵
主办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教育计划
地点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A)
展览前言
「塞壬的腰线」作为我综合项目「幻听」的首个展览,很幸运地与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结缘。「塞壬的腰线」从19世纪美国演艺策划人、活动家P.T.巴纳姆创作的一件复合标本作品“斐济美人鱼”为起点,试图诱发在剧场艺术,影像学与诸众学科之间的,一系列想象、思考与讨论。
巴纳姆以其“娱乐化,商业化,不道德”的马戏表演与畸形秀闻名遐迩,我认为巴纳姆毁誉参半的实践是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的绝佳研究对象,也是近代剧场史和展览史中被边缘化的重要环节。而巴纳姆(横向延展至乔治梅里爱、尼古拉特斯拉等人)的工作中那种真实-虚拟之间、技术-身体之间、理性-非理性之间、眩惑迷人-残酷惧怖之间的人性夹层,亦能在当代语境中的许多层面看到回响,为我们环境之中的内在矛盾发现某种心理原型。
我把本次展览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发端于一种剧场艺术-影像学共有的语汇,并在其中注入我对“剧场”作为一门总体艺术的理解。此次作为展览作者,我想通过亲身策划/邀约/创作/表演,以不同学科、媒介、材料与文本的缝合与串联,引出八组形质各异又参互成文的,既有研究性也是游戏性的创作。
我十分看重现场,也会花心血去营造展览之中丰富的体感体验,试着在做展览/做作品的过程中探索空间-身体-心理-精神的相互影响。而作为对P.T.巴纳姆的回应,我还会把某种马戏团/畸形秀般的隐性结构,与其事件性/公共性的特点置入展览的框架之中。这次正因为在三影堂这个摄影平台展览,所以故意没做亲手摄影的工作,而是用不同的工具作为外力来切进影像,来尝试拓展剧场与影像的双重边沿,邀请朋友们的加入来建构一个半中心化的交流之域。
我相信展览中多种语汇、心力卷集对撞,登台互搏、共舞之声,能够引出塞壬的迷人幽歌。
文/艾阔
-部分展览介绍-
「拟我表情」
单元A
「拟我表情」是IOS系统推出的?款3D?物捏脸和表情互动插件,它是媒介激发表演,同时表演反向激活媒介的绝佳案例。“拟我表情”是增强现实后的社交假?,它含有着卡夫卡式的异化征状,在增进着我们对电?产品的情感依赖的同时,也呈示着媒介如何利?乐趣进?赋魅,通过这??具戏(实际上类似?种萨满的凭灵?为)来增进线上沟通的想象空间。并通过这?过程对我们的?理进??次富有?趣的侧写,围绕着这?话题,艾阔构想出两件作品:《索绪尔三重奏》与《假寐》
《索绪尔三重奏》局部,
《假寐》,
「绿幕」
单元B
作为影视?业中的必备要素,绿幕的使?已经变成?种家常便饭。它轻便,经济,最?的好处就在于易于抹除,它作为?种现实和虚幻之间的介质(炼?术般的),被?们想象中的景观取?代之。绿幕技术是这个时代中幻术营造的集?成?段,它将真实之物与不可能之物缝合嵌套,作为不同幻景的?体,它??亦成为?种“元场景”。
绿幕总是?种?段和?种陪衬,但艺术家更愿意将绿幕当作主体来思考,重新看待它在摄影术中扮演的??,它作为?种场域的线索,?种结界,正深刻影响着步?其中的我们,甚?可以说,我们已经进??个“绿幕世”。如何看待它与哲学的关系,把它视作?种虚?之后的存在——它的诗学特质?以及最重要的,我们该怎么与它游戏?
「绿幕」单元将含有两件作品:《傻?相机》系列中,艾阔邀请了摄影师史宇、凌霄、张梦婕、毕然四位摄影师拍摄,由艺术家本人出演。《魔?》由艾阔设计,拼装?成。
《傻瓜相机》系列;《望川》,
《傻瓜相机》系列:《瞑》,
《魔?》,
「电光」
单元C
“做剧场?作总是不免与灯光打交道。尤其在昏暗的空间中,光的存在总是让我感到神秘与惊奇。也总在北京夏季??交加的夜晚,看到漫天雷电从容地舞蹈,它们的?范仿佛来?远古。可以说:闪电之光是现代?最能体会到“神迹”的时刻之?”。?影像艺术也是??离不开电与光的学科。在?次摄影中,电与光都在不同层?中进?传导,发挥作?。以及在更?义的“成像”中,电与光这两样?然界基本要素的配合?居于重要的位置。
“现代性”的演进过程,也就是人尝试驯服电与光,征服自然的历史。科技的发展给了人“盗火”的信心。但这进步与盗火的旅程却包含着剧烈的痛感。在这历史的“决定性瞬间”过后,我们的身体与心灵在承受怎样的副作用,我们对这种痛感的耐受程度又如何呢?艾阔在创作中深入地思考电与光的政治——其魅力、其危险灾异,以及它和我们自体神经/记忆的精神联系。
艾阔将在「电光」单元中设置两件作品:《九州?雷》以及《创痛炼?》,在《九州?雷》中,艺术家邀请了策展人、画师谢安平参与,担纲绘画的部分。
《九州?雷》,
《创痛炼金》局部,
「暗房」
单元D
暗房作为?个独特场域的种种性质较少被提及,或做影像艺术之外的探讨。艾阔在构思「塞壬的腰线」时,考虑最多的就是暗房独特的空间属性,以及它跟我们之间的联系。艾阔在这次研究中,考虑把“暗房”的摄影元属性剥离,而探究其作为一个现场,如何影响/改变了我们的知觉,以及如何把暗房作为一个切入点,讨论我们身体、潜意识与心理图景是如何与这个“异空间”相互映射的。
在「暗房」单元中,艾阔邀请了声音、游戏制作?蔡司晗,共同创作声?装置作品《显影研究:红》,并与?饰作者徐楚琪,合成?件特殊的雕塑作品——《显影研究:铋》
《显影研究:铋》,
-展览作者-
艾阔
剧场艺术家、写作者、策划人
艾阔受训于尤金尼奥巴尔巴(EugenioBarba)创立的ISTA剧场人类学国际学院,参与跨场域、学科、媒材的实践与研究。
作品游离于剧场,美术馆与公共空间之间,曾参与北京?年戏剧节、伊斯坦布尔世界一隅(DnyadaBirKse)戏剧节、哥本哈根南港剧场(SydhavnTheatre)展演、阿德莱德艺穗节线上展映、深圳湾艺穗节、阿维尼翁OFF戏剧节和爱丁堡艺穗节等。
近期围绕「幻听」与「蘑菇」两个题目进行专题研究,从它们的种种精神面向出发,延伸至新萨满主义的传播学应用,以探寻私人体验与神话叙事的边界,激发剧场艺术与不同学科的交互可能。
-相关阅读-
“青年艺术家陪跑计划”项目征集进行中
是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于年初成立的独立艺术空间,同时也是专属于青年艺术创作者、研究者们思想碰撞的实验发生场。我们将在此呈现多样化的展览、对谈、放映等特别活动,旨在为了更好的激发中国当代摄影的新生力量,及将摄影艺术语言的魅力传递给更广泛的人群而搭建的平台。这里有一个空间,请发挥想象。
三影堂厦门即将展出
原标题:《“青年艺术家陪跑计划”艾阔个展——塞壬的腰线|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