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长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意义。虽然素质教育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推广,但相当数量的初中生家长仍然过于重视他们的孩子的考试成绩。
如今,许多家长盲目采取“拔苗助长”的极端教育方式,让子女赢得人生的起跑线,过分追求子女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例如,相当多的学生家长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在钢琴、舞蹈和数学等课外课程中为孩子报名,以填补孩子在假期、周末等课余时间的时间。
这些学生家长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无非是为了促进孩子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然而,我个人认为他们没有考虑到作为学习者的儿童的主观情感,他们是否感兴趣,他们是否在努力学习,他们是否困难。这种教育明显违背了儿童的学习意志,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而且可能产生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从而制约了儿童的长期发展。
今天的初中生大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父母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他们身上。当我在学校时,亲眼目睹了一些可笑的家长行为:学校安排学生集体打扫卫生,有些家长因为怕孩子累而自助;学校组织体育依从性测试,更多的家长来学校求饶,希望学校可以免去这次考试,让孩子不会太累而不能接受训练。世界上的父母都感到遗憾,但他们不知道这种畸形的教育过度地宠坏了孩子,是教育的悲哀,不利于孩子的迅速独立和顽强成长。
在现代社会,学业成绩不再是衡量人才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而是侧重于对社会个体综合素质的考查和衡量。例如,虽然有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们也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和汗水。此时,作为家长,他们应该鼓励和肯定他们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和努力,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孩子找出他们学习成绩没有提高的原因,并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地努力。这种赏识家庭教育将使学习困难的儿童得到充分的尊重,从而保证今后的学习过程继续取得长足的进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父母应该对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有更深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扭转父母“拔苗助长”的极端思想,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才能在自由宽广的空间里展翅飞翔,才能以完整的人格实现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父母已经完全抛弃了畸形的父爱。应该注意的是,过分的溺爱和爱不利于儿童独立人格的成长和发展。只有有效地“放手”,才能让孩子在经历磨难和挫折后学会感恩,才能逐步获得良好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适应现代竞争社会。这是父母应该给孩子的正常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