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C
《中国医疗美容》作者俱乐部
“医疗美容专家风采”栏目公告
“中青年医师风采”栏目公告
编者按
临床上手烧伤一般多见于手背部的烧伤,因为手背部常常暴露在外,并且手背部的皮肤较薄,脂肪组织较少。手烧伤后患者多出现增生性瘢痕、关节挛缩及运动障碍、周围神经损伤等多种并发症。
防治关节挛缩来说,包括早期切除瘢痕和皮肤移植、关节活动锻炼、瘢痕护理和夹板固定在内的综合干预措施是必要的。本文将重点介绍隐形网格型全厚皮片移植矫治手背瘢痕挛缩畸形。
年第9卷第12期
DOI:10./j.issn.-..12.
欢迎订阅《中国医疗美容》期刊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男18例,女7例,年龄7~56岁。瘢痕主要累及手背部,致伤原因:电击伤9例,热液烫伤11例,刀伤1例,机器挤压伤2例,其他伤2例。术后随访2~36个月,平均12个月。
临床方法
术前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术中自手背部瘢痕最紧处设计锯齿形切口,切开瘢痕组织至正常脂肪层,彻底松解瘢痕,修剪周围组织及基底,彻底清创止血。
根据手背部创面取模,正常情况下自腰腹部取全厚皮片。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供皮区应尽量选取相对正常且又隐蔽的皮肤。网格化处理全厚皮片后整张移植,边缘缝合,打包加压固定。供皮区直接拉拢缝合,放置负压吸引。
术后嘱患者制动、抬高患肢,密切观察指端血运。给予补液、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术后10天拆除敷料,观察皮片成活情况,视情况给予换药等治疗促进愈合。嘱患者院外注意术区防晒,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避免患肢进行体力活动。配合功能锻炼,预防挛缩。术后第1、3、6、12、24月随访。
更多内容请阅读原文
临床结果
20例患者皮片高质量成活,3例患者部分表皮剥脱,2例患者部分散在水疱,对创面加强换药后均愈合。供皮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无并发症。术后随访2~36个月,平均12个月。植皮创面稍有色素沉着,质地柔韧。患者均无皮肤恶变,未见明显二次瘢痕。患者过伸、过屈、负重及大部分精细动作均可完成,患肢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患者手功能及外观明显改善。
典型案例请阅读原文
讨论分析
深二度或三度烧伤后形成的瘢痕挛缩极易引起外观畸形与功能障碍,尤其是二次愈合时,因创面无正常的皮肤成分(如真皮、血管等),这类靠瘢痕增生愈合的创面更容易受慢性创伤和热损伤。陈旧瘢痕自溶和异溶产生的细胞毒素也可能引起恶变,如鳞状细胞癌是烧伤瘢痕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针对此类烧伤导致的瘢痕挛缩畸形,皮肤移植被公认为最佳的治疗手段,也是预防瘢痕慢性溃疡甚至瘢痕癌的重要方式。
隐形网格可以增大皮片与基底接触的面积,这既促进了血清的吸收,又使得血液循环更快的建立。全厚皮片成活主要取决于创面基底血运、止血彻底、制动良好及适当压力。预防血肿形成可通过术中彻底止血、打包加压包扎、严格制动等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浅划深度的控制实为重要。过深易将皮片划破,易引起挛缩且影响美观,过浅则难达预期效果。这就要求进行网格化操作时,助手适当牵拉皮片,使其保持稳定的张力状态。同时应用直尺,使皮片血管化均匀。
本文25例手部瘢痕畸形矫正与其他足背部瘢痕畸形矫治中反复操作,证实有效,远期效果令患者满意。
作者简介
王海清,徐卿芯,刘文明
李家光,万蓁蓁,崔光怀*
(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中国医疗美容》月刊
为方便广大作者投稿
特此发布年2-6月的刊期安排:
年第2期截稿时间2月24日
年第3期截稿时间3月23日
年第4期截稿时间4月20日
年第5期截稿时间5月25日
年第6期截稿时间6月22日
请作者根据刊期安排合理选择投稿时间
CN11-/RISSN-
知网万方收录
国家新闻出版署首批认定的学术期刊卫健委主管中整协主办国家级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投稿电话-网络投稿:zgylmr.org.cn
/
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踊跃投稿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以下简称“CJPRS”)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主办的国内第一本英文版正式公开发行的整形类学术期刊。
刊载整形与重建外科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促进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提高我国在整形与重建外科的临床技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主办
投稿邮箱:prs
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