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妈妈在月子期间突然出现手腕部的疼痛,开始以为是不小心扭到,后来症状越来越重,大拇指根本无法用力,手腕也肿了起来,连握东西、写字这些基本动作都感到很难完成。其实,手腕长时间处在屈曲状态,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发桡骨茎突腱鞘炎。这是月子病的一种,俗称“妈妈手”、“姥姥手”。
桡骨茎突腱鞘炎是狭窄性腱鞘炎的一种,是临床中常见的腱鞘疾病。发生在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腱鞘,称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俗称“妈妈手”;发生在拇指或手指的指屈肌腱称为“扳机指”。
小儿的狭窄性腱鞘炎,也有人称之为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其病因是A1腱鞘异常增厚导致鞘管狭窄,屈指肌腱于A1腱鞘近端形成一个硬结状膨大,从而导致手指的屈伸功能障碍。但是,该致病原因到底是先天形成的还是后天获得的还存争议。
成人狭窄性腱鞘炎的病因更多的是与患指劳损有关,由于在短时间内反复屈、伸患指,导致腱鞘组织发生无菌性炎性改变,最终致腱鞘增厚,鞘管狭窄,另一方面,由于劳损或妇女(妊娠或月经期)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手指屈肌腱肿胀,而腱鞘的容积有限,所以,其相对于肿胀的肌腱而言也可形成狭窄性卡压。
除了上述病因外,尚有一些疾病的加重因素,诸如寒冷刺激、糖尿病患者、腱周滑膜炎、类风湿病患者等。
狭窄性腱鞘炎的早期表现为患者在屈、伸指活动过程中,在掌指关节掌侧感觉酸胀、疼痛,比较严重者会出现弹响,甚至绞锁,导致屈、伸指功能障碍。这些症状以早晨起床时表现较重,午后部分症状有所减轻,寒冷刺激常可加重症状。小儿狭窄性腱鞘炎多累及拇指,而成人各指均可受累。体检可见A1滑车水平的压痛,部分患者可在A1滑车附近触及硬结状膨大,且该膨大可在屈、伸指时随屈指肌腱来回滑动。较为严重的病例,患指可呈现固定的屈曲畸形(绞锁),主、被动伸直都可受限。
如何治疗
1.避免高重复性的手指运动,不要过度用力,不要长时间用拇指抓握,比如连续使用鼠标、敲击键盘、弹钢琴等。
2.工作中要间断休息,休息时把手臂抬高至头顶,可以让静脉及淋巴液回流。或将手腕举过头顶后,做轻轻甩手的动作,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与肿胀。
3.“妈妈手”往往清晨醒来时最重,感觉手指僵直,伸展不开,这时可把双臂抬高,让血液快速回流,缓解症状。夜间如症状明显可在胳膊下垫一个小枕头,将手腕适当垫高。
4.组织水肿是导致手腕疼痛的重要原因,因此应控制盐的摄入,预防水肿发生。
5.连续长时间做拇指张合动作,这种反复挤压的动作最容易诱发“妈妈手”。
提前预防“妈妈手”,动一动
无论是患上“妈妈手”后的复健运动,还是发生妈妈手前的及早预防,以下4个运动都对增加手指和手腕力量非常有帮助。急性期过后不妨以“不会疼痛”为前提,伸出双手跟着动一动。
(1)按摩动作:对大拇指根部之手腕处进行按压,单手按摩3分钟后换另一只手,每天可重复按摩多次;
(2)肌腱伸展运动:以大拇指指尖碰触小指指尖,做出类似比“3”的手势,对于伸展大拇指的肌腱有所帮助;
(3)腕关节运动:以其他4指包覆大拇指作握拳姿势,再尽量以最大角度旋转、伸展手腕关节。
(4)拇指肌腱训练:手指套上橡皮筋做开合动作,借着橡皮筋的弹性训练肌腱强度,等肌肉习惯橡皮筋弹性再逐渐增加条数,以不会产生急性剧痛或感觉无力为原则。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