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一个人:亦舒。
亦舒是谁?
她是最懂如何通过人生故事讲爱情的人,与倪匡、金庸并称香港文坛三大奇迹。
亦舒的经历,充满戏剧。曾拥有三段婚姻。
1
关于爱情,每个女生都曾有一个美丽的梦,只是有的人等到了,而有的人等到了破碎。最近我常常在想,爱情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不得不让我想再一次去探索关于亦舒的爱情,无论是她本人,还是她的作品,都值得我去好好看看。
首先她的爱情,就如她的小说一样精彩,精彩二字,总结她的爱情经历再合适不过了。
第一段恋情发生在她的17岁。
17岁那年,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爱上了一个才华横溢的穷画家蔡浩泉,并在19岁时为其生下一子,名为蔡边村。
只是,她的婚姻只维持了短短3年。结婚后,两人一直为钱争执,亦舒则选择愤然离婚,而蔡浩泉也很决绝,离婚后火速再娶。
第一段感情,来的热烈走得仓促。
如果你问我亦舒后悔过吗?也许就像她在《玫瑰的故事》中说的:
我相信爱情可以在任何情形之下,防不胜防地发生。爱情是一种过滤性病毒,无药可治。
亦舒与其它女子不同,她没有因为一段失败的婚姻而放弃爱情,摒弃婚姻。反而,第一次婚姻的失败让她更加清楚,独立对于一个女性的重要性。
自此她的很多小说作品中你都可以看到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角色。
就像《我的前半生》中前半生在家庭的牢笼中失去翅膀的妇女,而后半生亦可以靠自已一步步打拼出来,走出掷地有声的罗子君。
亦舒她并没有因为第一段婚姻而对自己、对爱情失望,相反她更加清楚她想要的是是什么。她在《红楼梦里人》一书中说过:
经济与精神独立的女性才有资格真正放胆选择伴侣吧,公子也好,普通人也好,都不感觉到压力。
或许这就是亦舒,关于爱情,她想要的不过是更加自主的选择权。
多年后,她接受邓霭霖的电台专访,说:
没错了,你知,你自己经济搞好,简直陷自己于不义,有什么风吹草动,就活不下去了,你就心灰意冷,做些傻事。你经济搞好,你的感情纠纷还是那件事,你可以比心机搞好感情的事,因为人自己生活有保障了。
因为这段婚姻,她悟出了一个道理:女人一定要经济独立。
就像她笔下塑造的姜喜宝,明明是个人们唾弃的拜金女,却有很多人喜欢。可能其实每个女生心底也是认同的吧,经济独立真的很重要,只不过姜喜宝的方式有些违背常人看法了。
对于爱情,我们大多数人却做不到像亦舒一样清冷决绝,更悟不出这些道理。
她在《露水的世》中写到:
我不会为任何人改变我自己,我就是我,勉强无幸福。
是啊,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的是满足自己,不是讨好他人。
面对一段感情,我们总以为优柔寡断才代表曾经有真情在,或者说一旦建立了联系,连自己也会欺骗自己,得过且过。
就像一个家庭里,丈夫和和妻子都心知肚明丈夫出轨了,但二人都只字不提。二者之间,如果要问对谁的伤害大,我想不得而知了。
因为生活中往往很多女性是没有这样的底气,不仅如此,她们心里更满是牵连,孩子、家庭…
她们做不了取舍,或者是说她们舍弃了自己。但其实我知道,即使舍弃了自己,孩子、家庭和自己一样都不会好过。
因为我的妈妈就是这样,忍受了爸爸的出轨,牺牲了自己,保全了家庭,但是这个家自此之后再无安宁过。
母亲每日的抱怨,争吵,弟弟无法学习,我心里满是内疚。我们一家四口在畸形的迁就着彼此又迁怒彼此。
我好像有点明白亦舒的选择了…或许那不是清冷决绝,而是自我救赎。
电影中的quot;亦舒女郎quot;形象2
很快,亦舒便走了出来。
迎来了她的第二段感情生活。
因为当记者,她认识了演员岳华。
当时,岳华和郑佩佩正藕断丝连,分分合合。可亦舒看上了他,于是她便便不管不顾,展开猛烈追击。
港媒说,经常会看见岳华、郑佩佩、亦舒三人同坐一辆车。而每次,亦舒都让岳华送自己回家,到了家门口,她又说自己怕黑,希望岳华送自己上楼。
一来二往,日久生情,两人便在一起了。后来郑佩佩远嫁海外,亦舒顺理成章和岳华结了婚。
年轻时的岳华与亦舒看看,这不就是小说中的桥段嘛,时常在想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对于爱情如此的勇敢和无畏。
不止如此,她的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因为岳华虽娶了她,但依旧和郑佩佩有联系。
她容不下,也不想容下。
一碰到关于郑佩佩的问题,她就很愤慨。
有一次,岳华又提起郑佩佩,亦舒火爆脾气上来了,把他的西装剪得粉碎。原本整洁如新的西装,在亦舒的剪刀下,一片片成了布条,她不解气,又剪,布条成了粉末。
又一次,二人再次因郑佩佩争吵,亦舒怒火中烧,把刀插在了岳华床上。这种情景,在亦舒的生活中,只要遇到郑佩佩三个字就会迸发。
最终,因为岳华无法忍受这样的亦舒。没过多久,二人就离婚了。
亦舒又恢复了单身。
关于亦舒的这一段感情纠葛,褒贬不一。
有人觉得是她抢走了好友郑佩佩的男朋友,自食其果。
但在我看来,爱情是最没有道理的。
毕竟能被抢走的爱人,不算爱人;能被分手的感情,也不是真感情。不是吗?
幼年亦舒(左)3
两次的婚姻失败,令她开始有了反省。
她在《我的前半生》写到:
每个人都应该结两次婚。一次在年轻的时候,另一次在中年。少年时不结一次,中年那次就不会学乖,天下没有不努力而美满的婚姻,所以要争取经验。
或许,她真的在这两段婚姻里汲取到了经验。
第一件事,就是充实自己。
只有思想上的觉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总渴望自由,但殊不知真正的自由一定是无比自律换来的。
正如康德所说:自律即自由。
因此亦舒开始了人生的第二个阶段,提升自己。
年,27岁的亦舒奔赴英国留学,读酒店食物管理系。毕业后,她先去了台湾饭店当总管,又回了香港做公关部主任。
在尝试各种不一样的生活后,她逐渐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她想要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后来,她又拾起了老本行,做起了高级新闻官。而这次,与之前的她有了明显的不同。
正是这个阶段,她迎来了第三段婚姻。
她和港大教授结了婚,定居海外。
关于他的第三段婚姻,并没有向前两段一样的精彩故事,但同样惹人注意。
不是独立女性吗?为什么现在却相夫教子,每天甘于平淡的生活。
如果你是个亦舒女郎的爱好者,你会发现,随着亦舒和亦舒女郎随着时间的成长,她们都在改变。
独立前多了淡然,爱情前多了生活。
而这或许正是婚姻的本质,独立的你,平淡的生活。
亦舒与兄长倪匡或许有人瞧不起平淡的生活,但其实就像亦舒在《玻璃珠的叹息》中写道的:
那要看那个女孩子要求如何了,像我,我最怕出来赚那么八千、一万的月薪,天天风吹雨打的往写字间跑,与男同事打情骂俏,受上司呼来喝去,故此我嫁刘某,专心一致的服侍他一个人。
但是也有些女孩子,品格优秀,又实事求是,她们宁愿赚了钱来与丈夫一共负担小家庭,下了班把饭菜带回家煮,一年生一个孩子,养在托儿所,闲时在公共交通工具里打毛衣,她们也过得很开心,也许比我更快乐呢,谁知道?
但是我没有那么可爱伟大,一个人得到一些,必然失去一些,老实说,我并不向往我失去的那些。
我说了,亦舒是在婚姻里多了生活,她依然独立。
她仍在每天5、6点起床写作,今年74岁的她,依然没有停下写作的那支笔。
她的作品已经超过了部,平均每年写6部书,勤奋程度让很多同行叹为观止。
聪明人,选择自救,会想尽一切办法逼迫自己走出阴霾;懦弱者,一般破罐子破摔,随波而流,待年华逝去,再感叹一句:如果当初……
亦舒是聪明人,每次遇到风波,她总能想尽办法走出来,心够硬,人够狠。
我们不必完全学她,但她身上那股清透劲,还是值得思索一番。
就像她说的:
要生活得漂亮,需要付出极大的忍耐,一不抱怨,二不解释,绝对是个人才。
电影中的quot;亦舒女郎quot;形象4
时隔多年后,她的第一个儿子蔡边村借着纪录片母亲节对她喊话,30岁的儿子寻母一事让很多人对亦舒的感情生活再次开始诟病。
亦舒也曾用作品中的一段话发微博回应。
小宝,相信我,我是爱你的。我怀你的时候是那么年轻,但是我要你活着,甚至我亲生的母亲叫我去打胎,我不肯,我掩着肚子痛哭,我要你生下来,我只有十八岁。
无论当事人心情如何,太阳还是照样升起来。而这段母与子的故事或许也只有当事人自己才知道吧。
关于这件事,她与寻常女子不同。
她不会在一段感情里放弃太多。爱的时候,是真的用情至深,不爱的时候,就走得干脆利落。
这种决绝,与其说是自私,不如说是洞察人世之后的聪明与冷漠,她只是比我们大多数人更想要在这残酷的现实中好好的活着。
亦舒与她的儿子蔡边村就像黑与白之间,存在着千万个深深浅浅的颜色,还是不足为外人道的颜色。
我们能做的也只有努力取悦自己了。
透过亦舒,我总会对女性、对爱情中的女性有更新的认识。
而这种从未有过的认知,让我对亦舒发自心底的敬佩。
还是那句话,我们不必完全学她,但她身上女性难得清醒,是值得我们思索一番的。
因为当下社会,有太多的女性容易丧失自我,为爱颠倒,为爱沉沦,甚至为爱情丧命。
前段时间的北大女学生包丽因为爱情选择自杀,最终永久的告别人世了。
还有各式各类的新闻,某某女士,育有一儿一女,因为丈夫出轨要与其离婚,要求子女全归他管,抚养费归她出,而患抑郁症,最终还因此成为丈夫离婚的筹码…
这些事情被曝后,作为一个女生,我的心里五味杂陈…很难过也很生气。
亦舒曾说过:
无论怎么样,一个人借故堕落总是不值得原谅的,越是没有人爱,越要爱自己。
人不自爱,谁来爱之,人若自爱,人人爱之。
作家亦舒在亦舒的作品《胭脂》一书中,我特别喜欢这样一段话:
我的归宿就是健康与才干,一个人终究可以信赖的,不过是他自己,能够为他扬眉吐气的也是他自己,我要什么归宿?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我的归宿。
她好像说透了天下女人的心,唯有自爱,我们才可以在这尘世间自救,我就是我最好的归宿。
因为一个人能够傍身的东西永远是自己。
可是我们总糊涂,开头总以为是世界末日,后来,才发觉不过是失恋。有什么能比自己更重要呢?一切事情过去了,回头看,就不算一回事。
一个人要自得其乐。
自得其乐,多么美妙的词,但一个人自得其乐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底气的。
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罗志祥与周扬青分手事件,有人说罗志祥真会时间管理,是个称职的渣男,毁三观就要毁的彻底。
有人说心疼周扬青,九年的青春孤注一掷却什么也没有得到。
但其实,作为女性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周扬青的底气,一个任何时候的微博置顶都是自己事业的女生,分手时又怎会容得半点拖沓。
她分的彻底,走的潇洒,她坚信她一人亦可以自得其乐。
哪怕男方是个大明星,她也毫不畏惧,说出真相。
这样的选择与离开的方式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的。
正如亦舒所说:
最有本事的人,不是拿到好牌的人,而是知道几时离开牌桌的人。
电影中的quot;亦舒女郎quot;形象当然,不要着急,干什么事,都需要一个过程的,爱情、婚姻亦是如此。
Theend
看到这里,或许看完你会觉得很不一样,甚至有些不赞同,这不该是理想中的婚姻与爱情。
因为,关于爱情,琼瑶总带女孩子们入梦,而亦舒却总让我们惊梦。她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女性自立的重要性。
原来,爱情一直都不是必需品,而是一件奢侈品。女人必须自爱,然后才能爱人。
而婚姻更是需要很多经验才能经营好的,而这些经验可能来自第一次婚姻也可能来自亦舒的书中。
在我看来,亦舒也只是个柔弱女子,只是她更爱自己所以变得强大了。
即使是在婚姻遭遇变故、和岳华闹分手等在爱情中受挫的时刻,写作这项本职工作也从未被她放下过。
她很清楚,一个女人真正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什么,不是爱情,不是婚姻,而是自己得以自立的工作。
她说:
任何一条路,都没有真正的捷径。你只有披荆斩棘淌过滚滚红尘,才能看到爱和美的真章。我最想得到的是爱,如果没有爱,有健康也可以;如果健康也没有,那么我要很多很多的钱。
多么积极的悲观主义,怎么会世俗呢?
电影中的quot;亦舒女郎quot;形象亦舒的字,亦舒的事,不止在告诉我们关于爱情的故事,更是一个努力取悦自己的故事。
乐坛词圣林夕说:
亦舒令我提早对人情世故有所体会。进入社会工作,自然对人情冷暖、爱情友情有亲身体验,但我在读书的时候,亦舒就让我对这些微妙的关系早有体会了。
看过亦舒的故事,读过她的很多作品。
最终它们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在所有的关系里,我们都应先照顾好自己。
因为这一生,我们只有一具皮囊,与之厮混纠缠数十年,躯壳遭到破坏,再伶俐的精魂也得随它而去。
如果再不把想做的事情都大胆做了,那可就太不值了。要是能看穿了这一点,不自爱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