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张爱玲母女因何决裂10年后黄逸梵沦为女工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最好 http://www.bdfyy999.com/m/

民国作家张爱玲,一生很喜欢“特别”,例如穿衣服,总要穿得与别人不一样。实际上,她与生身父母的关系,也是特别怪异的。

“问题少女”张爱玲,当然不是生来就“索隐行怪”的。她后来的出格与不幸,可直接推导自原生家庭的影响。她一生领受到的最大创痛,大约有二:其一,是“前夫哥”胡兰成的始乱终弃;其二,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与父母的关系糟糕到了极点,尤其是母亲黄逸梵的伤害,有生之年都无法痊愈。

我们知道,张爱玲对父母,情感上是有微差的:对其父张志沂,是直接看不起,晚年平添了许多怜悯;但对其母黄逸梵,她幼时带有崇拜与仰视之心,成年之后谈及则多有恨意。有研究者就说,她最在意母亲的看法,偏偏这个女人伤她最深,实际远超父亲与前夫。

张爱玲父母

可以说,张爱玲的寡冷的性格养成,最大程度上得拜张母所赐。她成年之后,对人对事对世界,那种渗入骨髓的疏离感与不信任感,也完全可视为极缺父母关爱的异常表现。弗洛伊德宣称,“童年阴影”是一个人所有问题的根源,张爱玲应当适应这一理论。咱看看豆瓣那个拥有10多万成员的小组——“父母皆祸害”的轰战式“控诉”,有谁敢说有关原生家庭的心理溯源,尽是“失败人士的无端找茬”?

有人说,世道乱、家庭畸形、身边人多是极品,尤其是与亲母撕心裂肺又错综复杂地纠葛的异常环境,方造就了一代才女张爱玲,我是很认同的。

李鸿章全家福

以现在观念看,张爱玲的生身父母,就是一对不负责任、自私冷漠到令人心寒的组合,甚至奇葩到有点恐怖的程度。张爱玲姐弟生长其间,是既可怜又深受其害。

张爱玲祖母李菊藕及其母

这是什么样的父母呢?老爹张志沂,旧时代落魄公子哥、经典纨绔子弟,这位李鸿章外孙、大名士张佩伦之子,少年时代也妥妥文青一枚,通古书、读胡适、精英文,而后就沉迷于嫖赌抽,荒废腐朽直到去世。他讲派头、爱排场、抽鸦片、打吗啡、逛窑子,衣食堪忧也不屑出去找工作,就靠祖产坐吃山空。荒唐时候,他一心想将妓女娶进门,只因闺女一点忤逆就可以将之毒打软禁半年,差点使之一命呼呜。张子静回忆说,姐姐张爱玲靠老女佣救援出逃后,终身不愿再见其父一面。

今上海康定东路87弄豪宅,张爱玲生地

其母黄逸梵呢,豪门姨太太所生,奉命嫁进张家后,就对夫家深恶痛绝,生下俩娃就远走高飞不闻不问,只管自己锦衣玉食鬼混,动辄骂亲闺女是猪,带她过马路时眼里都是一副厌恶表情,女儿念书花了一点钱都要掂斤播两觉得吃亏。贵族出身的黄逸梵,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新女性,她切齿痛恨自身婚姻,似连亲生小孩都嫌恶起来了。

如此父母,与其说是至亲,不如说是前世孽缘。不幸托生在此家庭,你教身为子女的,如何能无忧无虑做一个“傻白甜”?偏偏张爱玲又是极端聪慧、极端敏感之人,连幼年时代佣人的玩笑话都能没齿不忘,想她一生真是背负了太多太多“负能量”,又无处排解。

张佩纶夫妇南京白下路旧居“小姐楼”

她的小说,几乎都渗着一股阴暗霉烂的味道,令读者冷到骨子里,源头确实可以追溯至此吧!

说起其生母黄逸梵,论出身也是高贵显要之家。有读者说她是“高仿版张爱玲”,这话固然颠倒错谬,可类比的也并不太离谱。

黄逸梵年轻时

黄逸梵其祖父黄翼升,乃晚清长江七省水师提督,是从一品官职、李鸿章水师副手,相当于现今大军区级主官,妥妥封疆大吏。其父黄宗炎袭爵并出任广西桂平梧盐法道。这是一个标准的钟鸣鼎食官宦之家。想她一个出生的女人,竟然精英文、擅钢琴、通油画、懂雕塑,坐抽水马桶都要拎本老舍,着实不是一般家庭出来的。《对照记》里的张爱玲,曾很为母亲傲娇,说她“一双小脚踏过半个世纪一个大洋”,只是“不幸早生了30年”。

确实,将门二代黄逸梵,泼辣、果敢,有着湘人不服输好强的脾性,且自小接受新式教育,是深受林译《茶花女》影响的新女性。她一生最大悲剧,是在22岁那年,被家人以“门当户对、亲上加亲”的理由,包办出嫁给老气横秋遗老气质的张志沂,悲剧命运至此拉开序幕。张爱玲名作《茉莉香片》里,那个从未爱过丈夫、自甘堕落连带儿子被折磨到身心俱残的悲剧女子冯碧落,有理由认为这是以黄逸梵为原型的。

黄逸梵自入夫家,就争吵不断,只是无可奈何。婚后第4年,她终于迎来曙光:那一年,其养母病逝沪上,留下大量财产,弟弟黄定柱继承房地产,而她则要了几箱价值不菲的古董。手中有钱支撑后,她腰杆顿时挺硬,不愿屈居檐下。她做了两项决定:其一,是以给小姑子张茂渊当监护人为由,抛下子女随同出国——尽管《小团圆》暗示姑嫂有暧昧之情;其二,便是在彻底绝望之后,毅然提出离婚。据说,她是民国首位主动提出离婚的女性。

这位裹小脚的中国旧时代女人,从此足迹踏遍了欧洲大陆。而张爱玲才4岁,目送母亲远离手足无措,但是没有哭。她后来回忆说,“家里没有我母亲这个人,因为她很早就不在那里了”。对于母亲的遗弃,她其实一生都没有责怪,也不觉得是错的。她不仅理解,而且终生都很欣赏其“清绝”二字,这只怕也是她一生仿效之事。

在少年时,她对母亲是仰望的,母亲给她梳得头散了都不忍心去碰。在母亲面前,她一直自觉是一只丑小鸭。之所以决裂,是数年后再相处时的事了。

黄张这对母女,都是奇女子,都个性十足,都异常勇敢,也都很毛刺。但两人的性情差异又是如此明显:一个极为自我,不懂如何为人母;一个极度敏感,只言片语都要思量反刍,朝夕共处时纷争随起几乎是必然的。

年2月,张爱玲晚年自传体小说《小团团》“被出版”,里面藏有大量惊世骇俗的隐私,尤其是母女间关系的生猛叙述,参照《对照记》一读,能让读者明白很多疑团。有人说《小团团》只是小说不足为据,此说实“于理则有于情则无”。因为大家都明白,《小团圆》是应夏志清“写自传”的提议而就的,除了文体躯壳是小说式的,内容却几乎完全写实。

《小团圆》不仅所有人事若合符节,连极小细节都一一对应、字字落实。比如说有个伯父家的二哥哥的少奶奶听力有问题,确凿可据;比如写及祖母有首诗,也是原封原样的;比如,我们所不解的,张爱玲过去对亲弟张子静是很爱护的,为何以在成人后如此冷漠,看了《小团圆》才明白,原来张子静曾对外写信羞辱姐姐“有玷门第”,她从此心存芥蒂,大概也绝望于这个家族无一人可靠吧!

违背张爱玲遗愿出版《小团圆》的宋以朗

从《小团圆》及张爱玲其它文字可知,张爱玲母女的情感纠葛,主要集中在黄逸梵第二次旅欧归来(时张爱玲16岁)、与港大读书期间。张爱玲的不满,主要有三:第一,寻寻觅觅得不到关爱。黄逸梵一心要将闺女培养成为“名媛”,学琴、做饭、学画、礼节,可张爱玲在这些方面一无所能,黄逸梵失望至极一度想把她嫁掉,说过“我可以嫁掉你,你还是处女”这样的刻薄话;

第二,黄逸梵出言无忌动辄斥骂,“差不多天天骂”,给张爱玲带去很多伤害。诸如“你这是干甚么?猪!”、“你这样子还想出去在社会上做人”等等羞辱话,随时脱口而出。而张爱玲那时还在上学,在经济上需仰仗母亲,不得已逆来顺受隐忍,“继续微笑装听不见”。她后来回忆,曾痛苦到就想跃楼而下,“让地面重重地摔她一个嘴巴子”。

第三点,也是最终让母女决裂的导火索,还是在钱财上,引张的话就是“一点一点毁了我的爱”。黄逸梵长期无职无业,又周游世界,出入名流场,到处交外国男朋友,出手阔绰全赖娘家那箱古董及一些股份,对女儿的拖累是有计较的——黄那时有个外国男朋友,本计划一起去国外生活,就因女儿才被迫留在国内。她时常念叨女儿的到来,让她费了很多钱,也让张爱玲心理上倍感“磨难”。

张爱玲至死都无法忘怀的是,她为了省钱蜷缩于校宿舍,暑假也没路费回家,其母却住香港最贵的浅水湾饭店;她在港大读书期间,窘迫到连根自来水笔都没有,好不容易得到元奖学金,满心欢喜拿给母亲看,却被母亲偷走,一个晚上全输光了。“元事件”,也成了母女决裂的导火索。

到了后来,她在上海写作成名,经济日渐宽裕,屡屡提及要还母亲的养育钱,不欠这份恩情。胡兰成听说后,给了她一笔钱(后来胡逃难,张爱玲给了一大笔钱,也可视为“还钱”,是钱情两讫)她马上做成两根金条掷还母亲。据说,黄逸梵接到金条时,泪流满面至为哀戚,说“就算我不过是个待你好过的人,你也不必对我这样!”

此后余生,她们再也没见过面。也许正是这个时候,她对亲情是彻底绝望的了。在寻亲的路上,她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落,至此完全关上了自己的心门。

这对母女之间,可谓在相互折磨。张爱玲认定其母不喜欢她,但她可能不知道的是,黄逸梵最记挂的人始终是她这个女儿。

《半生缘》剧照

黄逸梵作为母亲,确实是很自私,也是不合格的。她和小姑子一样,对张家所有男性家属都深恶痛绝,连带着连亲儿张子静,都漠视到完全不存在似的。年她彻底离开大陆,走前也不懒得与儿子道个别,只拣了几颗碎宝石差张爱玲转交,从此一去不复返,真够绝的。但她对张爱玲,其实有很多心血倾注、许多寄望,只是深埋心中不懂表达,言行方式又不当,最后闹得黄泉不复见,实非本愿。

她一直希望按照西方“全人”的理念去教育女儿,可又脾气暴躁,动辄发脾气;对本是判给丈夫的女儿(让儿子回去),并不拒绝,花费很多钱财让她进贵族学校,请英国家教上门辅导,并一直为她将来的留学做着长远规划;她很着急地要给自己找个归宿,好留点遗产供给张爱玲;甚至,张爱玲生病期间,黄逸梵似为了给她请医看病,情愿与医生发生关系。

传为张子静及其父、后母终老之地

为了照顾张爱玲,她也与真爱失之交臂,随着那位英国男友死于年的炮火,她实际也失去了全部憧憬;她望女成凤挑剔苛刻,最不希望女儿步她后尘没有稳定经济来源,总以理性眼光考量在女儿身上的“投资”是否值得,而这一切无不深深刺痛敏感又叛逆的青年张爱玲。而这些事情,张爱玲作为局中人,未必有我们看得清。这也是悲剧的来源。

其实,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黄逸梵活得并不轻松,更一直在默默

转载请注明:http://www.xrmhc.com/ysjk/21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