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拜金的父母,教不出感恩的孩子读高老

01悲剧的高老头

巴尔扎克(-)是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写于年的长篇小说《高老头》,是他的《人间喜剧》90多部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

在小说中,巴尔扎克成功塑造了一个面粉商人——高老头,靠做面粉生意,囤积居奇,他从一个普通农民变成了暴发户。

在他的妻子过世后,便将全部感情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他省吃俭用,用毕生的财产,竭尽全力供养她们的奢华生活,对她们的钱财需求有求必应,并支持她们不择手段地进入上流社会,让大女儿嫁给了一位伯爵,小女儿嫁给一位银行家。

然而,女儿们对他的牺牲毫不感恩,只知道无休止地索取,以满足她们挥金如土的生活。

他觉得自己做面粉生意有失体面,有辱女儿的面子,独自住进了条件简陋的伏盖公寓。

更为讽刺的是,当高老头病入膏肓,呼天喊地想要见女儿时,两个女儿却在精心打扮,准备去参加高档的舞会,从去世到葬礼都没来见他一面。

读罢,让人感慨万千!

02高老头的父爱伟大吗?

小说中的故事已经过去了年,为什么至今读来依然感到震撼?

有人认为高老头的父爱很伟大,是人类高尚感情的体现,但仔细品读小说,就会发现高老头父爱既不伟大,也不高尚。

高老头没有朋友,没有社交,没有任何兴趣爱好。他的生活全部内容就是拼命赚钱,供养两个女儿奢华的生活。

但是,高老头父爱的内容只限于满足女儿的物质生活。在他看来,有钱就有幸福,只要有钱就能买到一切。为了给女儿找钱,他愿意杀人放火;只要女儿高兴,他可以不择手段地帮助她们偷情。

在这种畸形的价值观熏陶下,高老头的女儿们也成为金钱的俘虏,变得无情、无耻。大女儿为了付参加舞会的衣服的钱,把高老头的最后一点钱也榨干,小女儿“为了参加跳舞会,不怕踩着父亲的尸体走过去”。

神圣的父女关系已经完全被金钱所替代了。在金钱至上的价值观里,维系家庭关系的并不是爱,而是你拥有金钱的多寡。什么父女之情,夫妻之爱,朋友之义,一切都为金钱所决定,有钱可以得到一切,没钱就失去一切。

高老头从来都是用金钱来表达父爱。他说:“做父亲的应该永远有钱,应该笼络女儿,象对付狡猾的马一样。”,“钱能买到一切,包括女儿!”

因此,女儿们也自然把金钱等同于父爱,只有在缺钱的时候才想起父亲。她们觉得父亲对她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把他当作了提款机,当这台提款机空空如也时,她们自然也就就没有了感情,高老头也成为了金钱的牺牲品。

高老头对自己的女儿无私牺牲自我,然而面对他人的不幸,他却铁石心肠,十分冷漠。例如,当踏听到伏脱冷被捕,泰伊番的儿子死时,他说:“那和我有什么关系?我要同女儿一起吃饭。”没有一个人应有的基本的恻隐之心。

可以说,高老头是自食苦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03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高老头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他教育子女的方式造成的。对每一个做父母的人来说,都应该好好地反思。

在我们身边,现在仍然看到很多高老头式的家长。一些父母以为只要好好赚钱,供孩子上个好的学校,长大了给他们买房买车,到时候孩子一定认为会非常感激他们。

殊不知,这种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恰恰会导致相反的结果,孩子们可能不但不领情,反而会认为钱来得很容易,放弃了自我奋斗,甚至堕落为社会渣滓。

还有很多家长,由于自己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没有获得所谓的成功,便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孩子今天进这个补习班,明天进那个特长班,给孩子从小就灌输成功至上、金钱至上的畸形观念。

家长们逼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唯独不教如何做人,结果是孩子不堪重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厌学、逃课,造成恶性循环。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他找来72个3到6岁的孩子,把他们分成2组,分别让成人带着,一组成人扮演攻击性角色,用拳头打玩偶的鼻子,脚踢它的头部;另一组成人则是温和的,他们没有攻击玩偶,只是在旁边观看。

结果,班杜拉通过镜子观察发现:

观察过暴力行为的孩子们,倾向于模仿他们看到的暴力行为;而未观察过暴力行为的孩子,攻击性比较弱。

由此他得出结论:成人的暴力行为,导致了孩子的暴力行为。

与孩子朝日相处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必然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有些家长说,我的孩子做事拖拖拉拉,其实他们应该问问自己,你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有一个妈妈脾气非常急躁,与孩子说话时,总是大声喊叫,生气了就会打骂孩子。这使得孩子在家里看起来很听话,然而在学校老师却说孩子经常打人,这位妈妈还不明白,就是她的教育方式造成的。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指出:“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想改变孩子,父母要先改变自己”。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不仅会复制父母的行为,还会复制父母的价值观。

孩子的身上,折射出的就是家庭教育的方式。

一个性情暴躁的孩子,背后多半有一个崇尚简单粗暴教育方式的家长。

一个胆小怕事的孩子,背后多半有一个强势的父母,随意打压孩子的想法。

一个势利虚伪的孩子,背后多半有一个冷漠自私、唯利是图的家长。

......

拜金的高老头,教育出了两个拜金的女儿。尽管他对女儿们百依百顺,但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让女儿只认钱不认人,高老头也自食其果。

杨绛谈到父母对她的影响时说:“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榜样,言传不如身教。我自己就是受到父母的影响,从一个顽皮的孩子变成了勤奋好学的孩子。”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巴尔扎克为我们塑造了高老头这个人物,具有不朽的价值,他时刻提醒着每位父母——你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要想孩子成人成才,你自己就要树立榜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xrmhc.com/ysjk/21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