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朦胧诗重要代表的诗人顾城,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诗篇及名句。现在多数人都有听过那句最经典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或许很多人不知道,顾城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他杀妻后选择自杀在那个年代震惊了不少人,斯人已去,顾城为何会走上这条不归路?
顾城成为一个诗人,多多少少受到了父亲的影响。他的父亲顾工在那个年代很有名气,他不仅是作家、诗人,也是编剧记者。写下过很多文学作品,有的都被收录在了教科书里。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顾城从小耳濡目染,在文学氛围中成长,他的文学水平一直处于同龄孩子中偏上的位置。后来顾工回忆,他在顾城早期的作品中就发现了他心里似乎有问题,只是没有进行干预,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这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
顾城从小性格比较怪异,他没有同龄孩子的天真和淘气。他从不和任何小伙伴一起玩耍,经常一个人蹲在树底下看蚂蚁。他从不主动与他人交流,比同龄人要“安静”很多。年,12岁的顾城便不愿意再去上学,无论谁去劝,他都一言不发,他开始在家里养猪,并开启了他个人的创作之路。
很快,由于成分问题,顾工被下放到一个山东的农场,顾城也跟随他一起去。刚开始,顾城以为到了农场,那里有广阔的天地,就是他们心中最向往的自由。但农场里需要干很多活,枯燥的农活,日复一日渐渐让他开始讨厌这种生活。每天劳作以后,最开心的事大概就是和父亲在灶台的火堆前唱诗歌。
5年以后,顾工重新回到北京工作,这时顾城已经是一个小伙子。他开始向杂志,报刊投稿。没过多久,就成为了国内小有名气的诗人,顾工很高兴,儿子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他很骄傲。有一次他和儿子一起去重庆旅游,想起之前渣滓洞的种种事迹,他写下了高耸的悬崖就像头颅,然而顾城很反对,他就觉得像天鹅蛋,一切很美好。
顾工觉得,从小给顾城也讲过特务集团的恶劣事迹,尤其在嘉陵江边,为什么顾城对他的诗没有共鸣?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儿子的心理不太正常,他的思维还停留在小时候。他本想找儿子谈话,但是又怕影响儿子创作思路,思来想去这事就不了了之,谁知,后面发生的事竟让儿子走上了不归路:杀了妻子后,选择了上吊自杀。
顾城与妻子谢烨是在火车上认识的,顾城对她一见钟情,并展开了热烈的追求。与平常人的追求不一样,顾城的追求方式很另类,他不买花,也不吃饭约会,就整天背着一个大木箱就睡在了谢烨家门口。由于谢烨从小由母亲带大,缺乏父爱,突然一个男人用这么热烈狂热的追求方式,很快她就沦陷了。
在这一阶段,顾城的创作也到达了巅峰,属于他的高产期。婚后,顾城和谢烨还算恩爱,并且生下了一个儿子。但是,是时候有一个英子的女人闯进了他们的生活。然后,谢烨也与常人不同,他压根不在乎老公是否有第三者。
后来,顾城和谢烨去新西兰的一个荒岛上定居,那个岛上没有什么人,无论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动手,种地,砍柴,养动物。然而顾城作为一个男人把所有的活都给了谢烨身上。这时候,英子也来到了这个岛上。他们三个人,就一起过上了“畸形”的生活。此时的谢烨也厌倦了这种永无天日地劳作,加上顾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除了写诗,生活上就是个废物。她想逃离。
此时的英子也厌倦了三人的生活,就嫁给了一个德国人。顾城受刺激后,性格越来越偏激,他把所有的气都撒在了谢烨身上。谢烨此时也心死了,就对他提出了离婚。眼看身边的女人都要离自己而去,顾城这时候就疯了,他杀了谢烨,随后写下几篇遗书就上吊自杀了。消息一传回国,顾工非常后悔没有及早地干预儿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总结:有的人说,天才和疯子是共同体,但这不是杀人的理由。从小的生长环境,后天的性格培养与一个人的价值观息息相关。顾工因为工作忙碌、烦琐,对顾城不合群,孤僻性格的不以为然,其实就已经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