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问答
1、什么是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俗称为脑中风。
脑血管病按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较多见,约占全部脑血管病人的70%~80%,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等原因,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减少或完全阻塞,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
另一类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多由长期高血压、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等因素所致。由于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压迫脑组织,血液循环受阻,病人常表现脑压增高、神志不清等症状。这类病人约占脑血管病的20%~30%左右。
2、患者在什么时间接受康复治疗效果最好呢?
偏瘫的康复治疗越早越好,卒中病人在急性期开始康复治疗,可加快恢复的速度。在病人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脉搏、瞳孔改变等)平稳、神经症状不再发展时即可开始康复治疗,一般来说脑梗发病后2至3天,脑出血可推迟至7天左右,就应渐进性地对患者进行早期、科学的主动性康复治疗。早期康复治疗可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三个月内是神经恢复的最佳时期,六个月内康复治疗有效,一年后治疗效果很差或者无效。
3、早期的活动对于患者来说有危险吗?
实际上我们早期的活动对患者是没有危险的,因为早期训练时的活动量很小,是让患者在一个不太费力的前提下进行的。康复锻炼是循序渐进的,只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用力过度,一般不会发生危险。一般是:保持瘫痪肢体良好姿位的床上体位和在床边进行的关节的被动活动,这些都是由别人帮助完成,患者没有任何体力负担和心理刺激,只会有利于患者,因为关节的活动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防止瘫痪肢体关节的粘连、防止瘫痪肢体关节挛缩,为下一步肢体功能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4、多训练、劳累训练就是更有利于功能障碍的恢复吗?
提倡早期康复训练,并非随意乱练,必须在康复专业人员指导下科学地训练,否则将引起“误用综合征”。
中风病人脑损伤后,常常上肢屈肌张力高,甚至处于痉挛状态,手指、手臂向内屈曲,不能伸直,但有些病人由于不懂康复知识,在本应锻炼手和臂的伸展功能时,却使用一种练握力用的“橡胶圈”拼命地练手的握力或用各种方法练习拉力,结果是强化了屈肌。越练手指和肘关节越伸不直,长时间锻炼的后果是加重了手和臂的病态姿势和功能障碍,纠正起来很费劲。还有,瘫痪以后,家人为了让病人早日恢复行走,常常或架着病人练习行走,或拖着病人行走,而不管姿势如何,有没有负重能力,结果病人练出来的或是上肢挎篮,下肢划圈的异常步态;或行走身体倾斜、扭曲;或关节扭伤、疼痛,加重了病情;甚至上肢也被拉伤,出现肩关节半脱位、疼痛,手部肿胀,失去了上肢功能恢复的机会,家人的满腔热情造成是令人痛惜的结果。偏瘫患者一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上肢不练屈,下肢不练伸”
5、单纯针灸、按摩就是康复吗?康复治疗的内容有哪些呢?
针灸、按摩经常用于脑血管病的偏瘫的治疗,但不是所有的患者、康复的各个阶段都适合针灸,按摩。在早期,患侧肢体处于软瘫状态时,可以进行针灸和按摩刺激,促进肌张力的恢复,而当肢体恢复到肌张力很高的时候,就是平时我们看到肢体比较紧张的时候,就不适合针灸了,按摩的手法及部位也要改变,因为此时的不当针灸和按摩将会加重肢体紧张和痉挛,不利于偏瘫肢体的恢复。
6、偏瘫后经常出现的肩痛和手肿胀是怎么回事?
一些病人在肢体瘫痪后一段时间里会出现肩部的疼痛、运动受限,手肿胀和疼痛,此时说明已经并发了肩手综合症。
肩手综合症常发生于脑卒中后1-3月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发病有关的因素有交感神经功能障碍、肩关节半脱位、痉挛、过度牵拉腕关节或手受到意外伤害。
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肩部疼痛,运动受限,手浮肿及疼痛,后期可出现手部肌肉萎缩、手指挛缩畸形,直至患手的运动永久丧失。
7、怎样预防复发
中风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症、吸烟、颈动脉狭窄、高胱氨酸血症。饮酒过多、缺乏运动也会增加中风的可能性。预防中风的复发,主要的针对上面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1)治疗高血压: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许多人以为没有头晕头痛就不会有高血压,其实不然,许多高血压病人似乎一向身体很好,医院,才知道原来血压很高。一旦发现高血压,就要长期服药。(2)戒烟:因为吸烟会增加中风危险性50%。不管你吸烟已经多少年了,任何时候戒烟都为时未晚。
(3)加强体力运动:体力运动可以降低体重、减少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率。
(4)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斯匹林是价廉而有效的百年老药,同类新药有氯吡格雷疗效更好。
(5)饮食治疗: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
(6)降低血脂:服用他汀类药降脂药,可降低中风的发生率31%。
(7)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参与社区的有关活动。
(8)家庭环境的改造:如厕所、淋浴室安装扶手,使用生活辅助器具。
小孩得白癜风怎么治疗哪里治白癜风治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