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9月27日,贵阳某高中学生孟某,从手提袋中抽出一把利刃,当天下午,这把利刃被插入其同班同学何某背部。
从而,那段鲜为二人同班主任王某的三角师生恋关系,就此浮出水面。
七年后,以这个新闻为原型的严歌苓最新著作《老师好美》出版上市。
这本书我前前后后翻了不下于十次,女主角丁佳心是名深受学生喜爱的女老师,她与男同学邵天一之间,有着若隐若现的暧昧关系。但这一切直到转学生刘畅出现而发生了改变。两个青春期少男对成熟的女老师,产生了别样情愫,最终在互相嫉妒与仇视之下,事情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引发血案……
看完这本书,似乎很难对文中的女老师产生厌恶,严歌苓笔下的丁佳心,热情,温婉,贴心。她不仅是班主任,更是一名陪伴着所有高中生打赢高考“大战”的战友。
可即使外表再光鲜亮丽,无坚不摧,内心依旧有脆弱敏感的一面。她有一段失败的婚姻,前夫婚内背叛,消失了十几年。也因此,长久以往,她害怕排斥所有的男性,总觉得成人后的男人,虚伪冷漠势力,就像吃人的恶鬼。
她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除了带好女儿外,没有其他生活内容。而刘畅和邵天一的出现,等同于在她黯淡无光的生命中,点燃了唯一的火苗。
两个还未成年的少年,拥有一般男孩子的天真浪漫以及单纯,他们不会像成熟的男人那样,表面上谦谦君子,内心种却藏着难以启齿的勾当。
丁佳心爱他们吗?我觉得是爱的,但上升不到爱情的程度。不过是她把内心的情感需求转移到了两个男孩身上。在她眼中,不管是天一还是畅儿,有着这世间最简单朴素的感情。
她贪恋这份美好,忍不住沉浸其中。也因此,她没有百分百拒绝两名男生的依赖,即使她清楚,他们对她的感情,可能随着时间流逝,根本定义不到爱情。
但她却仍旧不管不顾地投入进去,导致结果就是双方被情感吞噬。
在两名少年中,我更喜欢刘畅。他和万千高中男生一样,自信开朗,说的一口好外语,成绩不错,人缘也广。
他从实验高中转来二中,他眼中的丁老师,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地就让他爱上。作为富二代,他家境优越,从小到大什么都不缺,但父母常年的冷落,让正处青春期的少年,心中的苦闷无处宣泄。
他不可能像孩子一样的在地撒泼打滚,来换取父母的在意。他或许早已习惯,每天回家看不到人,一个人吃饭睡觉的生活。
但这一切的习惯,在他转到二中时打破。丁老师的出现,弥补了他从小缺失的母爱,他喜欢这个温柔善良的女子,喜欢和她一块吃饭,喜欢她像哄孩子一般哄着自己。
可丁老师并不是他的母亲,他也不能完全把老师当母亲看待。越来越多的欲望吞噬了他在最后的理智,他不甘心与丁老师保持师生的关系。
长久缺爱的人最大特点,就是一旦遇到了爱,想要的就变得更多。
他不断向丁佳心表达爱意,得不到回复就把一切归咎于邵天一身上。脑海中,不由产生一丝想法,“如果没有邵天一,心儿就会是他一个人的了。”
这种想法在他脑子挥散不去,在与邵天一发生几次冲突后,他最终拿起屠刀,结算了一个曾经是好朋友的人的命运。
刘畅其实并不是一个坏孩子,他清楚邵天一的家庭情况,在对方吹嘘家中有车时,选择了守口如瓶,并未拆穿。他对人礼貌恭敬,与同学也相处融洽。但就算是好孩子,也不能否认他犯下的罪行。
在监狱中,他不断想起他刚转入二中高一(三)班的画面,那时候邵天一还在,他们还是朋友。直到这时,少年才有了悔意,如果没有发生这一切,那该多好。
邵天一,如果说刘畅对心儿的感情,更多是母爱的依赖,那么我觉得邵天一的感情,可能更多的是爱情的成分。
作为班级上的尖子生,他一向是老师的宠儿,班上也有同年龄的女生喜欢他。可邵天一心中却藏有最难以启齿的秘密。
他生于一个相当贫困的家庭,父母一辈子碌碌无为,生活的圈子被麻将声和咒骂声填满。他人生中最大的目标就是离开那里,追寻自己真正的梦想。
母亲对他并不是不关心,但读不懂儿子,作为心思敏感的少年,他内心期待有人理解自己。
也因此,他会爱上能读懂他诗的丁佳心,丁老师会带他去治疗失眠,会理解他的无力与脆弱。
爱情诞生的第一步,往往是从“理解”开始。他无法自拔的爱上了这位老师,特别是当刘畅转学而来,他第一次读懂在爱情中的醋意。
为了赢取丁老师的青睐,他甚至会动手伤害自己。
但无论怎么和刘畅争锋相对,他也不得不承认,在丁老师的心中,刘畅比他更加重要,在得到这一发现后,他陷入痛苦和绝望,还扬言要告发刘畅和丁老师之间的关系。
这一句话,最终成为他被害身死的导火线。
距离高考的前一周,邵天一在家中被同班同学刘畅杀害。丁佳心成为了除凶手外第二个被道德谴责的对象。
她爱的两个男孩,一个葬身,一个被判死刑。
或许一切能重新来一次,她不会因为自己一时的贪欲,而不早点拒绝两名男孩,可偏偏没有如果。这段畸形不让人理解的师生恋,最终落下帷幕。
这本小说被誉为严歌苓最具争议的作品,豆瓣评分不超过六分。原因是因作者过于美化这段师生恋。可读过这本书的不少人,还是喜欢这个故事。
其实因家庭的忽略,不少青春期少男少女会有这方面的迷茫,只不过大多数不由外人而知并且结果没有如此悲惨罢了。
作者写这本书,目地也在此,此类事件希望可以得到大家的重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