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力学对颈椎病的影响潜移默化,无时不在,无处没有。针对生活中的惯性影响,试图从简易辅助诊断、主动守护和被动修复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建议,期望建立更为有效的颈椎守护修复创新方法。
在先天孕育条件、后天持续局部低温以及行为力学习惯三大颈椎病的生物物理学致病原因中,后两者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必须要面对的健康困扰。这些不良的生物物理学行为习惯不知不觉的、缓慢渐进的侵蚀着我们的颈椎,影响着我们自身和家人的工作和生活。我们需要站在全新的科学角度,对颈椎病的防治、守护有更清晰和更深刻的认知,建立类似于汽车4S店的6H{C}[i]{C}颈椎健康守护系统,以全新的生物力学健康理念和标准,对颈椎进行终身性的每日持续维护,确保颈椎的整体功能健康,并最大限度的有效延缓其退行性改变。
1辅助诊断:通过观察颈部皮肤皱褶所形成的脖纹,可在一定程度上大致快速判断颈椎的骨关节间隙乃至整体状态,例如可请家人、朋友协助,拟或是通过镜子自我观察脖纹的深浅、多少、走向、重叠、交叉等,原则上应以光滑浅显、条纹较少、走向平行,无重叠交叉等为正常(也可参考身边婴幼儿的脖纹作为参照)。此外,手诊抚摸,感觉有无包块、条索、硬结状等软组织物和颈椎骨关节表面改变,特别是有无疼痛和不同程度的颈部转动困难。通常多在颈椎的第5-7节较易扪及疼痛和硬结状物,疼痛侧常与用手习惯呈反相关,即常用右手者多在左侧有疼痛感、及条索状硬结,反之亦然。脖纹既可以作为一个辅助诊断的指标,也可以作为生物力学修复守护的效果判定标准。
2修护原则:根据前述的生物物理学成因,颈椎健康守护的总原则应该是畅通第一,物理维护,持之以恒,系统化终生守护。所有的守护运动、生活行为方式和修护康复,始终应该以改善和延缓不利于畅通、柔软、平衡等病变为核心要务,并须以物理方法为首选,每天持之以恒的渐进累积解决和守护,终其一生,不可须臾懈怠。
3主动守护:主要针对出生旧(产)伤、颈部温度和运动平衡三个方面,分别通过改善新生儿孕育条件和医疗服务、改变生活方式和纠正行为举止习惯等,实现对颈椎健康的主动养生守护,例如针对颈椎局部的产伤、纤维化、“粘结”、瘢痕、包块(通常出现在大椎位置)、颈椎关节移(错)位、习惯性落枕、五十肩等临床改变。其大多数简单易行,完全可以依靠自我努力持之以恒的完成。
积极防治产伤:在准备建立家庭和孕育孩子之前,不妨在择偶的物质条件以外、在选择生产方式时的怕痛和纠结身材恢复等担心以外,也可将未来孩子的孕育条件考虑在其中,增加有关守护颈椎健康这一重要元素。可以尝试通过先天选择等努力,在追求甜蜜爱情的同时,也尽最大可能兼顾未来孩子有良好和宽松的健康孕育条件。其次,根据产检结果和医生建议,选择适合的生产方式、医院和助产医师,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产程顺利,如果有条件为孩子做好最初的新生儿颈部护理,就更为理想。
对于在青少年期发现的各种颈椎发育先天畸形,例如一些家族式的先天性颈椎裂、颈肋、椎管狭窄等,以及可能存在的颈椎关节微移(错)位,例如斜颈,两耳垂不等高,颈部活动受限等,都应该给与积极的及时的修复或者治疗,千万不可由于孩子没有临床症状,没有要求而忽略所必需的、及时的手法乃至医疗矫正,真正为颈椎健康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保持颈部温度:一是健康穿衣习惯的建立,在当今“袒胸露颈恨衣多,天天冷饮贪舌尖”的所谓时尚潮流面前,穿衣装饰其实必须遵守健康底线,特别是对于颈部保暖,一定要有正确的防护意识,并备好相关服饰,形成春秋冬季户外活动的防护保暖良好习惯。二是选择正确的夏季消暑降温方式,例如切忌长时间滞留在室内的人工冷气环境,特别是不能使颈部对着空调的出风口方向或者位置。还应尽可能的减少冷饮,特别是在餐后要尽可能避免冷饮,以减少来自咽喉和食道等内部热胀冷缩,对颈椎部位所形成的强烈刺激;三是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例如每次洗头过后,应在最短时间内以吹风筒的热风吹干头发,以保持颈椎局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适宜。
行为举止平衡:对颈椎健康影响最为直接,也是后果最为显著的莫过于所有牵涉到颈椎平衡受力的行为举止,日常特别容易被忽略。由于颈椎承载着整个头部重量,又要承担上下左右前后转动等典型的四维运动,因此,几乎身体的所有行为举止都会不同程度的牵涉和影响到颈椎,通过养成良好的和正确的行为举止平衡姿势和习惯,显得尤其重要。
“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跑如健卧如弓”,古人在这方面总结有行之有效的一整套方法可资借鉴。首先应该从娃娃抓起,除了父母家族的遗传因素外,父母家人的身体力行榜样示范就更为重要,例如站坐行卧跑,一行一止均应姿势正确,手眼身法步,一招一式皆应形意俱佳。加拿大科学家新近的一项行为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正确的行走姿势和坐卧姿势,不仅对我们的脊柱健康有益,而且均能改善心情,有助减少抑郁,提升个人幸福感,导致自尊心更强、更兴奋、恐惧感更低,负面情绪更少,甚至性欲更强。在学习行走、写字、拿筷、负重、键盘、鼠标等的过程中,尽量教习训练孩子学会左右开弓,颈椎平衡受力。此外就是从小训练孩子养成终身守护颈椎的良好习惯,持之以恒,须臾倏然莫可放松。
对于职业人群迫不得已的生活工作类行为,首先是尽可能远离危害因素,例如对于人群比例极高的“手机癌低头族”、“长期伏案电脑族”,始终都应该坚持“尽量远离最少使用最多防护”的健康保护原则和解决方案。其中特别应该重视对于颈椎的保护,例如尽可能的减少长时间使用手机,工作时间尽量少在Wi-Fi环境停留,非工作时间及时关闭Wi-Fi电源。使用电脑尽量抬高电脑屏幕与双目等高,经常更换鼠标用手,采用更加符合人体工程设计的鼠标和键盘,更加柔和色彩的电脑屏幕,设置阶段使用电脑的健康提醒功能,定时定期活动肢体和远眺放松,选用更加舒适正确的座椅和坐垫,千方百计持续改进工作生活中手机和电脑及其外围相关使用的健康体验。
其次就是适宜的持之以恒的运动锻炼行为,可以区分为颈椎局部健康维护类运动,例如头、眼、颈保健操,颈椎自助复位等,全身外修内养类运动,例如太极、瑜伽、禅柔、八段锦、导引、针灸、按摩等,全身内修外调类运动,例如五禽戏、抽陀螺,抖空竹、游泳、散(跑)步等,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持之以恒的坚守,都会对颈椎和整体健康有重大的积极影响。沙发、卧具和被褥,特别是枕头对于颈椎健康,也有特别直接和重要的影响,需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原则上以能够充分贴合颈椎的生理弯曲,帮助在睡眠过程中颈椎关节群,乃至整个脊柱系统能够完全放松为度,例如职业运动员和宇航员使用的、具有良好慢恢复弹性和记忆功能的“太空记忆枕”。
4被动修复:颈椎主动守护以外,还需要借助专业外力,持续改善各种颈椎的生物力学及其软组织结构改变,减少颈椎病及其各种症状的发生。生物力学修复涉及到手法和中医针灸导引等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结合与应用,但更重要的还是力学平衡的恢复。具体操作需要选择适宜的角度、力度,以手法技巧轻柔发力,以向左向右的适度提升旋转为主,旨在松动、修复颈椎关节关系和畅通局部软组织。可每天一次也可每周数次,最好请有专业经验的人协助操作。许多成熟的整脊学、颈椎手法复位推拿等也可考虑选择,例如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医院),全国颈椎病协作组组长朱立国教授,其所创立的颈椎旋提手法及操作规范,已纳入WHO临床实践指南和国家骨伤行业标准,并确立了手法操作的力学参数和力学测量仪器等专利,从而使颈椎的修复手法治疗有章可循,有法可施,而且有据可查。
作者小传:吴周强,中医药研究员,70年代陕西名老中医传人,国内首个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始人,专注健康经济研究策划近20年,有众多成功的政府与商业案例和良好口碑。
文中图片均来自百度图片\部分数据来自百度搜索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版权属易衡慧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本文链接;或请事先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