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小头半脱位,又称牵拉肘,是婴幼儿常见的肘部损伤之一。发病年龄1~4岁,其中2~3岁发病率最高,占62.5%。本病男孩比女孩多见,左侧比右侧多。当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前位忽然受到纵向牵拉时容易引起桡骨小头半脱位,有时幼儿翻身时上臂被压在躯干下导致受伤引起脱位。常见的是大人领小儿上台阶、牵拉胳膊时出现。
病因桡骨头的关节面和桡骨纵轴有一定的倾斜度,其大小与前臂旋转活动有关。倾斜度的变化会影响环状韧带的上下活动,在前臂的旋前旋后位,这种倾斜度的可变性无疑使之易于脱位。当肘关节伸直位手腕或前臂突然受到旋转动作的纵向牵拉,环状韧带下部将产生横行撕裂,向下轻微活动,肱桡关节间隙变大,关节囊及环状韧带上部由于关节腔的负压作用,只需滑过桡骨小头倾斜远端一部分关节面就可嵌顿于桡骨关节间隙,从而阻止了桡骨小头复位,造成桡骨小头半脱位。
临床表现半脱位时肘部疼痛,患儿哭闹,肘部半屈曲,前臂中度旋前,不敢旋后和屈肘,不肯举起和活动患肢,桡骨头部位压痛,X线检查阴性,肱桡关系正常。
诊断1.本病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如用双手牵拉幼儿腕部走路中跌倒;穿衣服时由袖口牵拉幼儿腕部;在床上翻滚时,身体将上肢压在身下,迫使肘关节过伸等外力造成。
2.受伤后不愿上抬患肢,前臂不能旋后。
3.肘关节(处于伸展)多处于轻度屈曲位、前臂旋前下垂位。
4.肘关节无肿胀、畸形,但桡骨小头处有明显压痛。
5.X线片无异常。
鉴别诊断1.桡骨小头半脱位常见于2~4岁小儿,因桡骨头尚未发育完全,环状韧带较松弛,当强力牵拉时易发生脱位,桡骨头被拉至漏斗环状韧带的远侧,有时部分韧带嵌于肱桡关节之间。
2.常有提拉患儿手臂上楼梯或走路的受伤史。
3.半脱位时患儿哭闹,肘部疼痛,肘部半屈曲,前臂中度旋前,不敢旋后和屈肘,不肯举起和活动患肢,桡骨头部位压痛,X线检查阴性。
4.复位时不用麻醉,先将前臂旋后,伸肘稍加牵引,拇指压肘前桡骨小头处,屈曲肘关节,必要时前后旋转前臂,可感到复位的响声,复位后肘部及前臂可活动自如。
5.复位后用三角巾悬吊1周。
6.如活动时疼痛或复发,宜用石膏固定于屈肘90度,时间2周,应注意勿提拉小儿手臂,防止复发。
7.5岁左右桡骨头长大,就不易脱出了。
8.注意,桡骨小头脱位多为先天性,很少见,小儿无外伤史,肘部可扪及脱位的桡骨小头,X线片显示桡骨小头脱位,即可确定诊断。
9.婴幼儿期桡骨小头脱位可试图闭合复位,桡骨小头后脱位者前臂旋后位及肘关节伸直位固定、而桡骨小头前脱位者肘关节屈曲位固定。复位后石膏固定4~6周。疗效差。
10.桡骨小头脱位手术治疗,年龄要在3岁以后,采用桡骨小头切开复位,在桡骨干中部旋前圆肌附着点处短缩截骨、环状韧带重建术。采用克氏针暂时将桡骨小头与肱骨小头固定。石膏固定6周后拔除克氏针。
11.较大儿童桡骨小头脱位时因无法复位,可到青春期考虑行桡骨小头切除术。
治疗本病的治疗主要是依靠手法复位,正确的复位方法不用牵引,不恰当的牵引反而容易使复位失败。复位时不用麻醉,将肘关节从伸到屈的过程中旋转前臂,复位成功时可感觉到肱骨桡关节处的弹跳感。复位后肘部及前臂可活动自如,前臂上举无任何障碍,复位后用三角巾悬吊1周,无需石膏固定。
预防1.平时牵拉(提)小儿手部时,应同时牵拉衣袖。
2.防止跌仆。
3.成人与小儿嬉闹时应注意方法,不能单牵(提)手。
4.若出现上述表现,家长可自行复位,医院就诊。
5.避免反复脱位,形成习惯性。
6.穿衣服时应避免手部旋前位牵拉,应和衣袖同时拉扯。
脑瘫与桡骨小头脱位脑瘫儿童特别是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因前臂旋前肌群肌张力增高,长期应力牵拉下可能导致桡骨小头在非外力作用下发生脱位,导致旋后功能受限,影响前臂旋后功能及双手抓握能力。针对患儿肌张力增高,需早期行降低肌张力治疗,注射保持前臂良姿位。
1旋前肌群的肉毒素治疗。又称肉毒杆菌内毒素,它是由致命的肉毒杆菌分泌而出的细菌内毒素,是肉毒杆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的毒性蛋白质,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肉毒素作用于胆碱能运动神经的末梢,拮抗钙离子的作用,干扰乙酰胆碱从运动神经末梢的释放,使肌纤维不能收缩致使肌肉松弛。降低旋前肌群力量后可早期配合支具辅助固定以纠正前臂异常姿势,以降低桡骨小头脱位的风险。
2降低前臂肌张力的手术治疗。针对较严重的肌张力异常增高的患者,需要手术以降低前臂肌张力。目前颈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可以较好地降低上肢肌张力。SPR术是通过对脊髓神经的处理,全面调整患者的肌肉张力,使痉挛肌肉的肌张力尽量接近正常状态。肌瘫患者的肌肉痉挛并非局限于单个肌肉,往往表现为多个肌肉或肌群痉挛,而该手术就可以达到全面调整肌张力的作用,且可以长期、稳定、彻底地解决患者肌肉痉挛的痛苦,为其运动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创造成了条件。经过手术后绝大部分患者的痉挛能得到有效解除。
3如果桡骨小头因长期应力作用已导致脱位需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上尺桡关节,尽可能保留重建旋前旋后功能。脱位程度较轻患者手术可行上尺桡关节环状韧带重建术,环状韧带是上尺桡关节最重要的稳定因素。术中先将环状韧带的断端对合,检查能否直接缝合,如果可能,用丝线缝合。一般说来,大多数环状韧带都不能直接缝合,须行重建术。重建可行尺骨上带蒂的肌筋膜条重建或者阔筋膜条重建。脱位严重者造成桡骨小头复位困难者可行桡骨短缩截骨术以利于桡骨小头复位内固定。复位较困难者,青春期可考虑行桡骨小头切除术。术后需用石膏托外固定屈肘前臂中立位,术后三周开始进行功能锻炼。
总结桡骨小头半脱位可影响屈肘及前臂旋转功能,导致上肢运动功能受限。在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上尺桡关节是否有脱位的情况,如果早期出现需进行相应的早期干预,以防止畸形、脱位进一步加重。如果已发现脱位等异常情况,已严重影响功能的康复,可考虑手术治疗,术后再进一步强化相关的功能康复训练。
专家简介尹靖宇尹靖宇
医院
脑瘫科一区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现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分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发育与康复分会委员。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七年制本硕连读临床专业,师从我国著名脑瘫专家徐林教授,长期从事儿童神经康复与矫形外科的研究和临床诊疗,对脑性瘫痪等脑发育障碍类疾病、外伤后痉挛状态及各种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复杂病例的个性化阶梯性手术治疗,以及精准定位下的A型肉毒毒素注射疗法,共主持及参加各类矫形及脊柱手术余台,肉毒素治疗近千例。
擅长:
1、脑性瘫痪、精神发育迟缓、孤独症等脑功能发育障碍的综合治疗。
2、用外科治疗和肉毒素治疗痉挛及骨与软组织畸形,尤其擅长脑性瘫痪、儿麻后遗症、外伤后痉挛状态、髋关节发育不良、足部畸形、O型腿、X型腿、斜颈、脊髓拴系综合征等各种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的治疗。
近5年主持省级科研课题2项,参与2项,发表论文十余篇。
专家简介徐涛医院
脑瘫科一区
主治医师
毕业于三峡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骨科专业,曾医院骨科进修学习一年,师从徐中和教授,对各种骨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能独自开展创伤骨科、关节骨科、脊柱骨科、矫形外科类手术。
长期从事脑瘫疾病的诊治,对脑瘫的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均有较深的认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脑瘫疾病前瞻性研究及治疗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