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器械牛股丛生,公司为脊柱植入耗材国内第三,年在国内厂商市占率达8.25%
文:海豚音
海豚读次新(全市场最深度的新股解读)
骨科医疗器械板块可以说牛股丛生,做创伤类医疗器械产品的大博医疗近一年最大涨幅超1.6倍、从事因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微创手术治疗的凯利泰近一年最大涨幅超1.4倍、港股的两只骨关节龙头春立医疗、爱康医疗更是涨幅惊人,近一年最大涨幅分别达%、%....骨科医疗器械准入门槛高,老龄化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提升,且骨科医疗器械需要满足医生临床定制化需求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可期,总之骨科医疗器械股极其稀缺,现如今科创骨科医疗器械第一股终于来了——三友医疗,目前还是个超级小盘股,业务更纯粹,其所在细分领域技术含量要高于大博医疗,那么三友医疗究竟如何?能否复制港股那两只骨关节龙头的暴涨势头?且看海豚今日为你深度剖析。
营收2年翻了2.7倍,但进入市场晚与大博还有较大差距公司产品分为脊柱类植入耗材、创伤类植入耗材两大类。
其中脊柱类植入耗材产品主要用于因脊柱系统畸形、先天性脊柱侧弯、退行性腰椎间盘病变、椎体滑脱等原因导致的椎体切除后的矫正、复位、融合等;
创伤类植入耗材则主要用于各类骨折损伤后进行复位、固定,且主要用钛金属制造。
与大博医疗以创伤类植入耗材为主不同,三友脊柱类植入耗材占比超九成,且在复杂脊柱畸形矫正和脊柱退变的微创临床治疗等方面获得突破,有效提高了复杂脊柱畸形三维矫形效果,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操作难度。
不过三友医疗进入市场较晚,威高骨科成立于年,天津正天成立于年,大博医疗成立于年,而三友的脊柱业务从年才开始,因此从营收规模还与大博、凯利泰等同业差距较大,不过三友成长较快,、年营收分别同比大增71.2%、60.57%,高于同业30-40%的增速,营收规模2年翻了2.7倍,年达3.5亿。
三友扣非净利润更是从年的多万增至年的多万。不过相比同业公司的利润规模也比较小,此外公司收入季节性特点明显,因为一季度受春节假期影响手术量较少,、年一季度在全年比重分别为14.7%、17.3%,而三季度受暑假因素影响青少年脊柱畸形手术量相对较多,四季度受气候影响意外伤害情况增多。、年下半年收入占比在六成左右。
三友的骨科产品正在迅速铺开,医院的覆盖家数已由年的家增加至年的家,覆盖率从10.37%提升至31.00%。医院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年营收占比分别高达22.78%、24.66%、27.38%。值得医院为全国三大骨科中心之一,被誉为“西部骨科航母”,年手术量达4万余例,根据医院骨科最具影响医院骨科仅次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院,位居第二。
脊柱植入耗材领域国内市占率2.75%,排名全市场第六、国内第三
公司超九成收入为脊柱系列产品,、年脊柱产品收入分别同比增长76.04%、61.31%。骨科脊柱手术难度大、费用高,整体渗透率相对较低,-年脊柱类植入市场规模由33亿元增长至73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36%,高于骨科医疗器械整体增速。
公司脊柱系列产品年市场份额位居全市场第六名,公司-年在脊柱类植入耗材领域国内市占率分别为1.25%、1.86%、2.73%,略高于大博医疗1.98%的占有率。
脊柱类植入耗材中Adena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Lumfix脊柱内固定系统为公司目前销量占比较大的两大核心技术产品,其中Adena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营收占比达55%左右。
在骨科脊柱植入耗材领域,强生、美敦力、史赛克等外资医疗器械占有国内60%以上市场份额,目前国产品牌骨科器械产品凭着价格优势正在抢夺进口产品市场,且在医保控费收紧的大环境下广东、湖北、辽宁、上海、四川、浙江等地纷纷出台鼓励采购国产医疗设备的政策,如四川省明医院应使用国内产品,医院才允许采购进口产品。辽宁、山东等省市对国产骨科植入耗材的医保报销比例高于进口耗材。
目前国内企业市场份额已从年的31.19%提升至年的33.08%,三友医疗占有年国内企业市场份额的8.25%,位居国内企业第三名。
相比外资品牌,公司骨科植入产品更适合中国医生操作习惯、中国病人体型和生理特征,更快速迭代更新国内热点技术理念,更快速反应产品修改,如公司结合复旦大医院临床团队的临床需求开发出更适合中国患者生理解剖特征的Halis9mm腰椎融合器产品。
....
以上仅为部分内容,欲看海豚对三友医疗的完整剖析及海豚独家点评欢迎扫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