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觉得,门当户对就是婚姻的最大阻碍,真正的爱情根本不需要门当户对。
后来才发现,门当户对说的根本不是婚姻,讲的其实是人性!
王实甫在《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中有提到:“虽然不是门当户对,也强如陷于贼中。”
这句话结合前后文大意讲的是:贼人上门,为了能够逼退贼人,大人许诺:谁能够使得贼人退去,我便把小女许配与他。
后来果然有一穷秀才出面,说自己有一计可帮助退敌,计谋果然奏效。
最后大人兑现诺言,把女儿许配给了穷秀才,因此才有了“虽然不是门当户对,也强如陷于贼中”的由来。
如果我们细细琢磨就会发现,这种事在当下,其实还经常发生,只是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是以婚姻作为筹码的交易,最后其实都是在考验人性罢了。
最近“大衣哥”的儿子儿媳离婚的新闻传得沸沸扬扬,结婚仅仅一年的时间,就走到了人生的分岔路,这样的结局不免让人唏嘘。
回想起当时这场“备受瞩目”的婚礼,一切的质疑声似乎还在耳边回荡,只是当局者迷,这场美梦只有一年就已经醒了。
只是梦醒之后,我们会发现,在这场婚姻闹剧的背后,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扮演着并不光彩的角色,换句话说,这其实只是一场人性的交易。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大衣哥”儿媳离婚背后,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为什么是一场人性的考验。
婚姻都是有利可图的
任何的婚姻都要有利可图,这是走向婚姻的必然理由,如果结婚对于自己没有任何好处,那我们又为什么会自讨苦吃呢。
所以婚姻必然是有利可图的。
即便是所谓的门当户对的婚姻,也一定有它值得我们“觊觎”的好处。
那为什么我们还那么看重门当户对呢?
其实在我看来,相比起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门当户对的婚姻相对而言更加纯粹,在这样的婚姻下,两个人的结合,图的无非是对方的好,很好会掺杂着利益的交易。
而相比之下,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更多的可能没有感情上的交织,只是利益上的相互交换亦或者是单方面的利用罢了。
在这样的交易之下,衍生出来的婚姻也必然是一场悲剧。
因为从一开始,这样的婚姻可能就不涉及爱情,只是相互戴着面具的演员而已。
当自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利益,那么对方就会被自己抛弃,毫不留情,毫不手软,你能怪人性吗?人性本就如此。
我想之所以“大衣哥”儿媳离婚的这场闹剧会被人议论,真正的原因也就是在于此。
人们说:陈亚男是在利用“大衣哥”一家而已,从医院护士,到如今坐拥百万粉丝的网络红人,一年时间,她没能给朱单伟留下一儿半女,却让自己走上了成名之路。
她发文称自己已经把所有的财产退还给了朱家,只是吃瓜群众们并不傻,看得见的财产可以还,看不见的债又怎么还得清呢。
虽然如此,我们就可以把这场闹剧的所有罪过都归咎为陈亚男的“卑劣”手段吗?
显然不能。
就如我一开始所说的那样,在这场交易的背后,每一个人都扮演着并不光彩的角色,哪怕是“大衣哥”朱之文,也同样如此。
无底线的“爱”,其实是“恶”的源头
“大衣哥”在这场婚姻闹剧中,似乎是扮演了一个受害者的角色,可是当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或许“大衣哥”自己也明白,这场婚姻,本身可能就是一场交易。
朱单伟,“大衣哥”朱之文之子,初中辍学,浑身上下没有一技之长,如果不是父亲后来的成名,朱单伟的一生,我们几乎可以预见。
但父亲的成名,改变了他的一生,如果他愿意上进,完全可以凭借朱之文的名气,走向更高的人生,显然他身上并不具备这样的特质。
在和陈亚男结婚的这一年时间里,医院护士摇身一变成为带货达人,要说她没有成长,我是万万不会相信的,可是相比之下呢,朱单伟几乎是原地踏步。
朱单伟今天的结果,是陈亚男的错吗?显然不是,是“大衣哥”毫无底线地溺爱,才造就了今天的朱单伟。
孩子不想上学,他就同意让孩子辍学在家;孩子不想学习一技之长,他就同意让孩子做自己的经纪人;孩子想怎样,他就允许孩子怎样;
这样的爱,不是正常的父爱,而是畸形的爱,是“恶”的源头。
除了对孩子无底线的溺爱,对于这个“儿媳”,他也是毫无底线的支持,陈亚男最开始直播时,几乎没有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