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他2岁身患佝偻病,3岁亲眼目睹弟弟死亡,

他2岁身患佝偻病,3岁亲眼目睹弟弟死亡,4岁才学会蹒跚走路,5岁因肺炎差点丧生,接着又被车撞了两次,所幸都逃过了鬼门关。

他从小面临的死亡,可能比很多人的一生都要多。

他的名字叫阿德勒,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大师,与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齐名。

有一本书非常火的书籍,叫做《被讨厌的勇气》,就是写阿德勒心理学的,可却少有人知道,这位大师背后的故事。

阿德勒生于年,童年多次走在死亡边缘的他,立志长大后要当一名医生。

后来,他不仅成为了医学博士,还是一位心理治疗师,创立了个体心理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他的一生可谓是励志典范,他的心理学主张,更是激励了无数跟他一样,从小就自卑的人。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他的父亲。

他的母亲并不喜欢他,但他的父亲却从未否定和嫌弃过他,而是一直不停地鼓励他。

阿德勒因为患病,从小就畸形、丑陋、瘦小,有着强烈的自卑感。

所以他早年在学校屡受打击。

数学成绩总是不及格,是班里的差等生,被同学嘲笑。

他自己又自觉相貌丑陋,不受老师喜欢,所以非常自卑。

有一天,他的老师跟阿德勒的父亲说:

"还是让你儿子学点儿手艺吧,像阿德勒这样的成绩,很可能以后吃不上饭。"

但阿德勒的父亲严词拒绝了老师的建议,并坚决让阿德勒继续学习。

他还时常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要相信任何否定你的事!坚决不要相信!"

就是因为父亲的不断鼓励,阿德勒才有了更加努力的动力和勇气。

终于,有一天,他居然解开了一道非常难的数学,就连班上最好的学生,甚至老师也很难解开。

就从那一刻起,阿德勒的自信心倍增,发现原来自己也是非常有潜力的,父亲是对的!

自此之后,阿德勒就更加努力了,所以成绩突飞猛进,多次成为班级第一名。

中学毕业后,阿德勒如愿以偿,进入维也纳医学院,并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成为了一名医生。

后来,他在维也纳开设了一家诊所,接待的大多是贫苦的下层百姓。

而正是这段经历,让阿德勒深刻明白了:最使人痛苦的,并不是身体上的残疾,而是精神上的残缺。

阿德勒的诊所附近有一个马戏团,因此经常有矮小的侏儒、身体畸形的马戏团演员来看病。

阿德勒发现,在这些残疾人当中,有一些人有着根深蒂固的自卑感,活得很痛苦;

但有一些人虽然残疾,虽然也自卑,但这种自卑却激发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力,活得很乐观和开心。

这样的发现,深深地触动了阿德勒,于是他开始了对精神领域的研究。

经过阿德勒的多年探索,那本风靡全球的心理学巨著《自卑与超越》终于面世了,影响了不计其数的读者。

其实阿德勒创立个体心理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最有意思的是,他跟当时已经颇有名气的弗洛伊德的争论。

据说,阿德勒一开始是弗洛伊德的粉丝,所以在弗洛伊德《释梦》一书遭到他人抨击时,阿德勒公开发表文章声援弗洛伊德。

于是,弗洛伊德就注意到了阿德勒,并邀请他来参加每周三的学术讨论。

最初,阿德勒风雨无阻,每周都来参加讨论并积极发言。

当然,弗洛伊德也没亏待这位勤奋和上进的年轻人,还任命阿德勒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的主席。

然而,这两个童年经历截然不同的人,很快便意见不合,分道扬镳了。

阿德勒的童年大多数时候是自卑的,而弗洛伊德则是母亲最关爱的长子。

到最后,他俩经常出现分歧,所以阿德勒被逐出了学会,还好他也带走了几位支持他的人,并于年创立了个人心理学。

弗洛伊德和阿德勒分裂,导致后来他们彼此非常厌恶对方。

弗洛伊德骂阿德勒是个“痴心妄想、玩世不恭的矮子”。而阿德勒也回敬弗洛伊德,说他是个“骗子”,甚至说他的精神分析是“垃圾”。

当然,这都是两位心理学家,在当时水火不容的情况下,极其不冷静的言论。

就算是再优秀的人、再有知识才华的学术专家,也难免各执己见。

其实我在看《被讨厌的勇气》时发现了,他们之间很关键的一点区别是:

弗洛伊德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xrmhc.com/fbyy/220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