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属于骨折早期并发症的是
A.脂肪栓塞综合征
B.缺血性肌挛缩
C.创伤性关节炎
D.损伤性骨化
E.急性骨萎缩
2.影响骨折愈合的最重要因素是
A.软组织损伤
B.神经损伤
C.静脉血栓
D.断端血供
E.健康状况
3.有关Colles骨折远端的典型移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远侧端向屈曲移位
B.远侧端向前移位
C.远侧端向旋转移位
D.远侧端向尺侧移位
E.远侧端向背侧移位
4.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的畸形是
A.垂腕
B.银叉
C.尺偏
D.爪形手
E.僵硬
5.股骨头的主要血液供应来源是
A.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
B.股圆韧带内的小凹动脉
C.股骨干的滋养动脉升支
D.闭孔动脉
E.阴部内、外动脉
6.股骨颈骨折的体征不包括
A.患肢常有外旋畸形
B.患肢短缩
C.大转子突出
D.患髓轴向卯痛
E.Bryant三角底边延长
7.诊断脊髓损伤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MRI
B.ECT
C.X线片
D.CT
E.B超
8.骨盆骨折最危险的并发症是
A.盆腔内出血
B.膀胱破裂
C.尿道断裂
D.骶丛神经损伤
E.直肠损伤
9.肘关节脱位的特有体征是
A.患肘肿痛、不能活动
B.以健侧手托患侧前臂
C.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D.肘后三角关系异常
E.肘关节处于半伸直位
10.关于膝关节韧带损伤,下述错误的是
A.男性多见
B.膝关节侧副韧带处有明显压痛
C.侧副韧带损伤侧方应力试验阳性
D.抽屉试验可以判断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E.X线两侧间隙相差8mm提示完全断裂
下滑查看答案1.属于骨折早期并发症的是
A.脂肪栓塞综合征
B.缺血性肌挛缩
C.创伤性关节炎
D.损伤性骨化
E.急性骨萎缩
A
骨折的并发症分为早期并发症与晚期并发症,早期并发症为“两损两综加一克”——内脏损伤、周围组织损伤+脂肪栓塞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常见于成人股骨干骨折;因骨折处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骨髓被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随着血液循环,引起肺部、脑部脂肪栓塞。
2.影响骨折愈合的最重要因素是
A.软组织损伤
B.神经损伤
C.静脉血栓
D.断端血供
E.健康状况
D
5个选项均是影响骨折的因素,其中选项E属于全身因素,A、B、C、D属于局部因素,从重要性来说,骨折部(断端)的血液供应是最重要的因素,血运丰富则愈合快(如干骺端骨折),若其中一个断端血供差则愈合慢(如胫骨中下1/3骨折)。
3.有关Colles骨折远端的典型移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远侧端向屈曲移位
B.远侧端向前移位
C.远侧端向旋转移位
D.远侧端向尺侧移位
E.远侧端向背侧移位
E
Colles骨折远端向桡侧、背侧移位,近折端向掌侧移位。
4.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的畸形是
A.垂腕
B.银叉
C.尺偏
D.爪形手
E.僵硬
标准答案:B
解析:伸直型挠骨下端骨折的移位是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挠侧移位,呈“银叉”畸形,故应选B。垂腕为桡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爪形手为尺神经损伤的典型表现。
5.股骨头的主要血液供应来源是
A.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
B.股圆韧带内的小凹动脉
C.股骨干的滋养动脉升支
D.闭孔动脉
E.阴部内、外动脉
A
股骨头主要供血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和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内侧动脉和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分支于大转子处吻合形成旋股血管环,由该血管环发出上,下,前三组支持带动脉经股骨颈外侧端穿髋关节囊至股骨颈,供应股骨颈和股骨头的部分血液。故选A。
6.股骨颈骨折的体征不包括
A.患肢常有外旋畸形
B.患肢短缩
C.大转子突出
D.患髓轴向卯痛
E.Bryant三角底边延长
标准答案:E
解析:选项E“Bryant三角底边延长”是错误的。在股骨颈骨折时,Bryant三角底边缩短。
7.诊断脊髓损伤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MRI
B.ECT
C.X线片
D.CT
E.B超
A
脊髓位于椎管内,属于软组织,只有MRI才可以看到脊髓损伤所表现出的异常信号,所以是“最有价值”的检查。而X线,只是脊柱骨折“最常用”“首选”的检查方法,但是X线不能显示椎管内受压的情况;CT可以显示脊柱骨折的碎骨片是否突出于椎管内,却对脊髓的受损情况无法显示;ECT是将放射性药物引入人体,经代谢后在脏器内或病变部位和正常组织之间形成放射性浓度差异,主要用于甲状腺癌、骨骼等部位肿瘤的检查,尤其常用于骨转移性肿瘤的检测。
8.骨盆骨折最危险的并发症是
A.盆腔内出血
B.膀胱破裂
C.尿道断裂
D.骶丛神经损伤
E.直肠损伤
A
本题中所列各项都是骨盆骨折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其中最危险的是出血。骨盆骨主要是松质骨,邻近又有许多动、静脉丛,血液供应丰富,骨折可引起广泛出血,并沿腹膜后疏松结缔组织广泛蔓延,大量出血可致失血性休克,如主要大动、静脉破裂可迅速死亡。
9.肘关节脱位的特有体征是
A.患肘肿痛、不能活动
B.以健侧手托患侧前臂
C.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D.肘后三角关系异常
E.肘关节处于半伸直位
D
肘关节脱位的特有体征有:肘部明显畸形、肘窝部饱满、前臂外观变短、尺骨鹰嘴后突、肘后部三角关系异常。故本题答案为D。
10.关于膝关节韧带损伤,下述错误的是
A.男性多见
B.膝关节侧副韧带处有明显压痛
C.侧副韧带损伤侧方应力试验阳性
D.抽屉试验可以判断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E.X线两侧间隙相差8mm提示完全断裂
E
X线两侧间隙相差8mm提示部分断裂,12mm为完全断裂,4mm为轻度扭伤。
1.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生理功能是气的
A.中介作用
B.固摄作用
C.防御作用
D.推动与调控作用
E.温煦与凉润作用
2.下列气的生理功能,能控制汗液、唾液等液态物质分泌、排泄的是
A.推动作用
B.固摄作用
C.防御作用
D.气化作用
E.中介作用
3.具有行气血作用的气是
A.元气
B.营气
C.卫气
D.宗气
E.脏腑之气
4.藏失统摄而致出血的两脏是
A.心、脾
B.肝、脾
C.肺、脾
D.心、肺
E.肝、肾
5.与津液生成关系密切的脏腑是
A.脾、胃、小肠、大肠
B.肺、肾、三焦、大肠
C.胃、肾、小肠、大肠
D.心、肺、膀胱、小肠
E.脾、肺、小肠、膀胱
6.感受寒邪时,见恶寒或畏寒,是由于寒邪的哪种性质
A.寒性收引,经脉拘急
B.寒伤肌表,卫阳被遏
C.寒性黏滞,气机不畅
D.寒性凝滞,气血阻滞不通
E.寒为阴邪,伤人阳气
7.具有升散耗气特性的邪气是
A.暑邪
B.湿邪
C.燥邪
D.风邪
E.寒邪
8.湿邪致病可致水肿、湿疹等,多见于下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
A.湿性黏滞
B.湿为阴邪
C.湿性疾病缠绵难愈
D.湿性重浊
E.湿性趋下
9.暑邪伤人,常见胸闷,四肢困倦等症的主要原因是
A.暑多夹湿,气滞湿阻
B.暑性升散,汗多伤津,肢体失养
C.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D.暑性炎热,阳热内盛
E.暑性升散,易扰心神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火邪的致病特点的是
A.火热为阳邪,其性燔灼趋上
B.火性干涩,易伤津液
C.火热易伤津耗气
D.火热易生风动血
E.火热易扰心神
下滑查看答案1.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生理功能是气的
A.中介作用
B.固摄作用
C.防御作用
D.推动与调控作用
E.温煦与凉润作用
答案:D
解析:(1)气的推动作用,指气中属阳部分(阳气)的激发、兴奋、促进等作用。主要体现于:①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②激发和促进各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③激发和促进精血津液的生成及运行输布;④激发和兴奋精神活动。(2)气的调控作用,指气中属阴部分(阴气)的减缓、抑制、宁静等作用。主要体现于:①抑制和减缓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②抑制和宁静各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③抑制和减缓精血津液的生成及运行输布;④抑制和宁静精神活动。选项D正确当选。
2.下列气的生理功能,能控制汗液、唾液等液态物质分泌、排泄的是
A.推动作用
B.固摄作用
C.防御作用
D.气化作用
E.中介作用
答案:B
解析:固摄作用,指气对体内血、津液、精等液态物质的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防止其无故流失,保证它们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气的固摄作用表现为:统摄血液,使其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其逸出脉外;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控制其分泌量、排泄量,使之有度而规律地排泄,防止其过多排出及无故流失;固摄精液,防止其妄泄。选项B正确当选。
3.具有行气血作用的气是
A.元气
B.营气
C.卫气
D.宗气
E.脏腑之气
答案:D
解析:宗气聚于两乳之间的膻中(又称气海)。走息道而行呼吸,凡语言、声音、嗅味、呼吸皆与宗气有关。同时宗气贯心脉以行气血,有维持气血运行、维持心脏运动、维持肢体体温与活动能力的作用。选项D正确当选。
4.藏失统摄而致出血的两脏是
A.心、脾
B.肝、脾
C.肺、脾
D.心、肺
E.肝、肾
答案:B
解析:肝能藏血和调节血量,肝藏血的功能异常可导致女子月经异常。脾统血,控制血液不溢出脉外。肝不藏血、脾不统血可导致藏失统摄而致出血。选项B正确当选。
5.与津液生成关系密切的脏腑是
A.脾、胃、小肠、大肠
B.肺、肾、三焦、大肠
C.胃、肾、小肠、大肠
D.心、肺、膀胱、小肠
E.脾、肺、小肠、膀胱
答案:A
解析:津液的生成取决于如下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充足的水饮类食物,这是生成津液的物质基础;其二是脏腑功能正常,特别是脾胃、大小肠的功能正常。选项A正确当选。
6.感受寒邪时,见恶寒或畏寒,是由于寒邪的哪种性质
A.寒性收引,经脉拘急
B.寒伤肌表,卫阳被遏
C.寒性黏滞,气机不畅
D.寒性凝滞,气血阻滞不通
E.寒为阴邪,伤人阳气
答案:E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即阴气盛的表现故称其为阴邪。感受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即“阴盛则阳病”、“阴盛则寒”。寒邪袭于肌表,卫阳被遏,可见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等症。选项E正确当选。
7.具有升散耗气特性的邪气是
A.暑邪
B.湿邪
C.燥邪
D.风邪
E.寒邪
答案:A
暑性升散,易扰心神,易耗气伤津。选项C正确当选。
8.湿邪致病可致水肿、湿疹等,多见于下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
A.湿性黏滞
B.湿为阴邪
C.湿性疾病缠绵难愈
D.湿性重浊
E.湿性趋下
答案:E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类水属阴而有趋下之势,故湿邪为病,多易伤及人体下部。选项E正确当选。
9.暑邪伤人,常见胸闷,四肢困倦等症的主要原因是
A.暑多夹湿,气滞湿阻
B.暑性升散,汗多伤津,肢体失养
C.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D.暑性炎热,阳热内盛
E.暑性升散,易扰心神
答案:A
暑季气候炎热,且常多雨潮湿,热蒸湿动,故暑邪致病,多夹湿邪为患。临床表现除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常可见身热不扬、汗出不畅、四肢困重、倦怠乏力、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湿滞症状。选项A正确当选。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火邪的致病特点的是
A.火热为阳邪,其性燔灼趋上
B.火性干涩,易伤津液
C.火热易伤津耗气
D.火热易生风动血
E.火热易扰心神
答案:B
火邪的致病特点:①火热为阳邪,其性燔灼趋上;②火热易扰心神;③火热易伤津耗气;④火热易生风动血;⑤火邪易致疮痈。选项B正确当选。
1.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生理功能是气的
A.中介作用
B.固摄作用
C.防御作用
D.推动与调控作用
E.温煦与凉润作用
2.下列气的生理功能,能控制汗液、唾液等液态物质分泌、排泄的是
A.推动作用
B.固摄作用
C.防御作用
D.气化作用
E.中介作用
3.具有行气血作用的气是
A.元气
B.营气
C.卫气
D.宗气
E.脏腑之气
4.藏失统摄而致出血的两脏是
A.心、脾
B.肝、脾
C.肺、脾
D.心、肺
E.肝、肾
5.与津液生成关系密切的脏腑是
A.脾、胃、小肠、大肠
B.肺、肾、三焦、大肠
C.胃、肾、小肠、大肠
D.心、肺、膀胱、小肠
E.脾、肺、小肠、膀胱
6.感受寒邪时,见恶寒或畏寒,是由于寒邪的哪种性质
A.寒性收引,经脉拘急
B.寒伤肌表,卫阳被遏
C.寒性黏滞,气机不畅
D.寒性凝滞,气血阻滞不通
E.寒为阴邪,伤人阳气
7.具有升散耗气特性的邪气是
A.暑邪
B.湿邪
C.燥邪
D.风邪
E.寒邪
8.湿邪致病可致水肿、湿疹等,多见于下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
A.湿性黏滞
B.湿为阴邪
C.湿性疾病缠绵难愈
D.湿性重浊
E.湿性趋下
9.暑邪伤人,常见胸闷,四肢困倦等症的主要原因是
A.暑多夹湿,气滞湿阻
B.暑性升散,汗多伤津,肢体失养
C.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D.暑性炎热,阳热内盛
E.暑性升散,易扰心神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火邪的致病特点的是
A.火热为阳邪,其性燔灼趋上
B.火性干涩,易伤津液
C.火热易伤津耗气
D.火热易生风动血
E.火热易扰心神
下滑查看答案1.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生理功能是气的
A.中介作用
B.固摄作用
C.防御作用
D.推动与调控作用
E.温煦与凉润作用
答案:D
解析:(1)气的推动作用,指气中属阳部分(阳气)的激发、兴奋、促进等作用。主要体现于:①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②激发和促进各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③激发和促进精血津液的生成及运行输布;④激发和兴奋精神活动。(2)气的调控作用,指气中属阴部分(阴气)的减缓、抑制、宁静等作用。主要体现于:①抑制和减缓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②抑制和宁静各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③抑制和减缓精血津液的生成及运行输布;④抑制和宁静精神活动。选项D正确当选。
2.下列气的生理功能,能控制汗液、唾液等液态物质分泌、排泄的是
A.推动作用
B.固摄作用
C.防御作用
D.气化作用
E.中介作用
答案:B
解析:固摄作用,指气对体内血、津液、精等液态物质的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防止其无故流失,保证它们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气的固摄作用表现为:统摄血液,使其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其逸出脉外;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控制其分泌量、排泄量,使之有度而规律地排泄,防止其过多排出及无故流失;固摄精液,防止其妄泄。选项B正确当选。
3.具有行气血作用的气是
A.元气
B.营气
C.卫气
D.宗气
E.脏腑之气
答案:D
解析:宗气聚于两乳之间的膻中(又称气海)。走息道而行呼吸,凡语言、声音、嗅味、呼吸皆与宗气有关。同时宗气贯心脉以行气血,有维持气血运行、维持心脏运动、维持肢体体温与活动能力的作用。选项D正确当选。
4.藏失统摄而致出血的两脏是
A.心、脾
B.肝、脾
C.肺、脾
D.心、肺
E.肝、肾
答案:B
解析:肝能藏血和调节血量,肝藏血的功能异常可导致女子月经异常。脾统血,控制血液不溢出脉外。肝不藏血、脾不统血可导致藏失统摄而致出血。选项B正确当选。
5.与津液生成关系密切的脏腑是
A.脾、胃、小肠、大肠
B.肺、肾、三焦、大肠
C.胃、肾、小肠、大肠
D.心、肺、膀胱、小肠
E.脾、肺、小肠、膀胱
答案:A
解析:津液的生成取决于如下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充足的水饮类食物,这是生成津液的物质基础;其二是脏腑功能正常,特别是脾胃、大小肠的功能正常。选项A正确当选。
6.感受寒邪时,见恶寒或畏寒,是由于寒邪的哪种性质
A.寒性收引,经脉拘急
B.寒伤肌表,卫阳被遏
C.寒性黏滞,气机不畅
D.寒性凝滞,气血阻滞不通
E.寒为阴邪,伤人阳气
答案:E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即阴气盛的表现故称其为阴邪。感受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即“阴盛则阳病”、“阴盛则寒”。寒邪袭于肌表,卫阳被遏,可见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等症。选项E正确当选。
7.具有升散耗气特性的邪气是
A.暑邪
B.湿邪
C.燥邪
D.风邪
E.寒邪
答案:A
暑性升散,易扰心神,易耗气伤津。选项C正确当选。
8.湿邪致病可致水肿、湿疹等,多见于下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
A.湿性黏滞
B.湿为阴邪
C.湿性疾病缠绵难愈
D.湿性重浊
E.湿性趋下
答案:E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类水属阴而有趋下之势,故湿邪为病,多易伤及人体下部。选项E正确当选。
9.暑邪伤人,常见胸闷,四肢困倦等症的主要原因是
A.暑多夹湿,气滞湿阻
B.暑性升散,汗多伤津,肢体失养
C.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D.暑性炎热,阳热内盛
E.暑性升散,易扰心神
答案:A
暑季气候炎热,且常多雨潮湿,热蒸湿动,故暑邪致病,多夹湿邪为患。临床表现除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常可见身热不扬、汗出不畅、四肢困重、倦怠乏力、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湿滞症状。选项A正确当选。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火邪的致病特点的是
A.火热为阳邪,其性燔灼趋上
B.火性干涩,易伤津液
C.火热易伤津耗气
D.火热易生风动血
E.火热易扰心神
答案:B
火邪的致病特点:①火热为阳邪,其性燔灼趋上;②火热易扰心神;③火热易伤津耗气;④火热易生风动血;⑤火邪易致疮痈。选项B正确当选。
1.属于无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是
A.室间隔缺损
B.房间隔缺损
C.法洛四联症
D.肺动脉狭窄
E.动脉导管未闭
2.室间隔缺损的主要杂音是
A.第2肋间Ⅱ级柔和的收缩期杂音
B.第4肋间Ⅱ级柔和的舒张期杂音
C.第2肋间Ⅱ级柔和的舒张期杂音
D.第4肋间IV级粗糙的收缩期杂音
E.第4肋间IV级粗糙的舒张期杂音
3.法洛四联症杂音响度主要取决于
A.左、右室之间的压力差
B.肺动脉狭窄的程度
C.室间隔缺损的大小
D.主动脉骑跨的程度
E.右心室肥厚的程度
4.下述病原体中最易引起胺血便的是
A.轮状病毒
B.隐孢子虫
C.鼠伤寒沙门氏菌
D.产毒性大肠埃希菌
E.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5.婴儿期持续性青紫,见于
A.房间隔缺损
B.室间隔缺损
C.肺动脉狭窄
D.法洛四联症
E.动脉导管未闭
6.小儿腹泻重度低渗性脱水,伴有周围循环衰竭,第1天补液,首先用哪种液体
A.2:1等张含钠液
B.2:3:1含钠液
C.3:2:1含钠液
D.4:3:2含钠液
E.2:6:1含钠液
7.小儿腹泻第一天补液方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低渗性脱水用4:3:2溶液
B.高渗性脱水用3:2:1溶液
C.等渗性脱水用2:3:1溶液
D.脱水性质不明用2:3:1溶液
E.同时见尿补钾4?6天
8.患儿,6个月。腹泻20余天,每日10余次稀水样便,体重5.3Kg,精神萎靡,皮肤弹性极差,前囟及眼窝明显凹陷,四肢凉,血压偏低,口渴轻度,尿量极少,血钠mmol/L。考虑诊断为
A.中度等渗脱水
B.重度等渗脱水
C.中度低渗脱水
D.重度低渗脱水
E.重度高渗脱水
9.8个月男孩,呕吐,腹湾3天,无尿12小时,T37.8℃,嗜睡与烦躁交替,双眼深陷,口唇干燥,皮肤弹性差,四肢冷,见花纹,脉细弱次/分,心音低,呼吸深长60次/分,腹部肠鸣音亢进,血象:HBg/L,WBC13.0×/L,L0.60,初步诊断小儿腹泻伴有
A.重度脱水,代谢性酸中毒
B.中度低渗性脱水,代谢性酸中毒
C.重度脱水,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D.败血症休克,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E.重度高渗性脱水,代谢性酸中毒
10.女孩,2岁,平日体健。体检时发现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肺动脉瓣狭窄
B.动脉导管未闭
C.室间隔缺损
D.房间隔缺损
E.法洛四联症
下滑查看答案1.属于无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是
A.室间隔缺损
B.房间隔缺损
C.法洛四联症
D.肺动脉狭窄
E.动脉导管未闭
答案:D
解析:先心病分为三种:①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如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②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如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③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如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等(D对),故本题选D。
2.室间隔缺损的主要杂音是
A.第2肋间Ⅱ级柔和的收缩期杂音
B.第4肋间Ⅱ级柔和的舒张期杂音
C.第2肋间Ⅱ级柔和的舒张期杂音
D.第4肋间IV级粗糙的收缩期杂音
E.第4肋间IV级粗糙的舒张期杂音
答案:D
解析:①当室缺时,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Ⅰ~Ⅳ级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D对),故本题选D。②房缺可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Ⅱ~Ⅲ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
3.法洛四联症杂音响度主要取决于
A.左、右室之间的压力差
B.肺动脉狭窄的程度
C.室间隔缺损的大小
D.主动脉骑跨的程度
E.右心室肥厚的程度
答案:B
解析:法洛四联症包括室间隔缺损、右心室流出道梗阻、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4种情形,可于胸骨左缘第2、3、4肋间闻及Ⅱ?Ⅲ级粗糙的收缩期杂音,此为肺动脉狭窄所致,因此法洛四联症杂音响度主要取决于肺动脉狹窄的程度(B对),故本题选B。
4.下述病原体中最易引起胺血便的是
A.轮状病毒
B.隐孢子虫
C.鼠伤寒沙门氏菌
D.产毒性大肠埃希菌
E.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答案:E
解析:①轮状病毒引发的腹泻主要是蛋花汤样大便,无腥臭味;隐孢子虫引起的糊状便或水样便,偶有少量脓血;鼠伤寒沙门氏菌和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导致的腹泻一般亦带有黏液和脓血。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可导致黏液脓血病(E对),故本题选E。
5.婴儿期持续性青紫,见于
A.房间隔缺损
B.室间隔缺损
C.肺动脉狭窄
D.法洛四联症
E.动脉导管未闭
答案:D
解析:①法洛四联症由室间隔缺损+右心室流出道梗阻+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4个畸形组成,由于右心室流出道受阻致使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室,使血流经室缺处,从右向左分流,可出现持续性青紫(D对),故本题选D。②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均可发生从左向右分流,故平时不出现青紫。当哭闹、屏气致使肺动脉压增高超过左心压时,出现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暂时性青紫。肺动脉狭窄无分流,不会产生青紫。
6.小儿腹泻重度低渗性脱水,伴有周围循环衰竭,第1天补液,首先用哪种液体
A.2:1等张含钠液
B.2:3:1含钠液
C.3:2:1含钠液
D.4:3:2含钠液
E.2:6:1含钠液
答案:A
解析:重度脱水或有循环衰竭者,应首先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滴入以扩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及肾功能,一般用2:1等张含钠液(2份生理盐水加1份1.4%碳酸氢钠),总量不超过mL,于30~60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入(A错),故本题选A。
7.小儿腹泻第一天补液方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低渗性脱水用4:3:2溶液
B.高渗性脱水用3:2:1溶液
C.等渗性脱水用2:3:1溶液
D.脱水性质不明用2:3:1溶液
E.同时见尿补钾4?6天
答案:B
解析:根据脱水的性质:等渗——1/2张含钠液(2:3:1);低渗——2/3张含钠液(4:3:2)高渗——1/3张含钠液(2:6:1)(B错),故本题选B。
8.患儿,6个月。腹泻20余天,每日10余次稀水样便,体重5.3Kg,精神萎靡,皮肤弹性极差,前囟及眼窝明显凹陷,四肢凉,血压偏低,口渴轻度,尿量极少,血钠mmol/L。考虑诊断为
A.中度等渗脱水
B.重度等渗脱水
C.中度低渗脱水
D.重度低渗脱水
E.重度高渗脱水
答案:D
解析:该患儿,四肢凉→重度脱水;血钠mmol/Lmmol/L—低渗(D对),故本题选D。
9.8个月男孩,呕吐,腹湾3天,无尿12小时,T37.8℃,嗜睡与烦躁交替,双眼深陷,口唇干燥,皮肤弹性差,四肢冷,见花纹,脉细弱次/分,心音低,呼吸深长60次/分,腹部肠鸣音亢进,血象:HBg/L,WBC13.0×/L,L0.60,初步诊断小儿腹泻伴有
A.重度脱水,代谢性酸中毒
B.中度低渗性脱水,代谢性酸中毒
C.重度脱水,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D.败血症休克,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E.重度高渗性脱水,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A
解析:①患儿表现为呕吐,腹泻3天,无尿、2小时嗜睡与烦躁交替,双眼深陷,口唇干燥,皮肤弹性差,四肢冷,见花纹,这些表现为重度脱水。②代谢性酸中毒主要是由于失碱造成的,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呼吸深快、口唇樱桃红、腹痛、呕吐、昏睡、昏迷、心律失常和心衰等(A对),故本题选A。
10.女孩,2岁,平日体健。体检时发现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肺动脉瓣狭窄
B.动脉导管未闭
C.室间隔缺损
D.房间隔缺损
E.法洛四联症
答案:D
解析:①房间隔缺损可于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P2亢进(D对),故本题选D。②肺动脉瓣狭窄可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P2减弱。室间隔缺损可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可有肺动脉瓣区亢进。动脉导管未闭可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连续性机械性双期杂音、法洛四联症可于胸骨左缘第2、3、4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P2减弱。
联系董老师
李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